分析200例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分析200例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宋杰

宋杰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一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针对风险因素提出具体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患儿的收治时间均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针对患儿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200例儿科患儿中,出现护理风险共21例(总发生率为10.50%)、其中,因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有7例(占有率为33.33%)、缺乏护患沟通6例(占有率为28.57%)、护理技术问题4例(占有率为19.05%)、管理制度不完善3例(占有率为14.29%)、人员缺编1例(占有率为4.76%)。结论:儿科护理风险相对较大,通过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以更好的降低医院纠纷,提升儿科整体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风险;风险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科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责任心,所以临床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抗压能力。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200例儿科患儿,其中,男性患儿有121例、女性患儿79例。患儿的年龄最小为1岁,年龄最大为14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7.68±1.23)岁。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患儿家属的权利认识不足,很容易在患儿家属面前谈论患儿的治疗,或是泄露患儿的隐私,造成患儿家属不满。如仅将药物与患儿床号进行核实,而没有对患儿身份、疾病情况加以核实,从而造成给药错误、剂量错误、患儿错误等问题[1]。

(2)缺乏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容易急躁。患儿年龄小,对医院和医生有着莫名的恐惧。如果护理人员无法与患儿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会导致患儿哭泣,导致患儿的家人会向护理人员发泄自己的不满。所以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其沟通能力[2]。

(3)护理技术问题: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都会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出现医疗纠纷。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培训,通过考核的形式检验其护理质量。

(4)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工作流程不完成,无法落实到具体的护理人员上。

(5)人员缺编:当前医疗资源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较大,医院中收治的患儿数量较多,儿科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但是护理人员较少,以致于护理人员往往需要加班,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高压力的工作内容会导致护理人员处于疲惫的状态[3]。

1.2.2针对性护理对策

(1)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尤其是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密切关注输液情况、症状等表现,防止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院方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首选护理人员[4]。

(2)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问题:科室应培养和教育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沟通能力,通过儿童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3)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定期开展技术培训,采用录像和会议等方式展开,每三个月进行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

(4)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儿科护理管理规则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儿科患者疾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强调三查八对检查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儿童姓名、床号、疾病、药物、剂量、注射方法等方面的检查,确保护理质量。组织小组人员学习护理法律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5)完善护理人员编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申请情况调整排班,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得到良好的休息,做好患儿的交接工作,避免因人员更换出现护理风险[5]。

2.结果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200例儿科患儿中,出现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50%。其中包括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缺乏护患沟通、护理技术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缺编。其中,护理风险发生的高危因素排序,第一因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33.33%)、第二因素为缺乏护患沟通(28.57%)、第三因素为护理技术问题(19.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有些患儿的父母因患病情绪困扰,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儿开展护理和监护工作,还要为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护理,导致护理人员过于忙碌。所以,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将“以人为本”为宗旨,护理人员应该反思自己,理解患儿家属不满意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利用的态度与患儿沟通的家庭,避免升级升级。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调整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该提高语调,语调缓慢,应该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与患儿近距离沟通,促进患儿接受治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研究显示:在儿科的护理中,出现的主要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差、缺乏护患沟通、护理技术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缺编,只有加强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问题、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完善护理人员编制。才能够更好的降低护理纠纷,降低儿科的护理风险,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航,任凡凡.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15.

[2]董兆燕.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大视野,2019(1):193.

[3]赵夏,尤泳.简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206.

[4]刘文静,张杨,许轶,等.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8(43):129.

[5]周旭,张红利.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8,5(4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