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探讨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体会

布合力其·艾尔肯

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路径护理效果,积累相关实践工作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70例慢阻肺患者,分成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9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3.75%,并发症者13例;观察组有效率达95.56%,均没有其他并发症;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具有广泛的临床实践意义。

关键词:慢阻肺;临床路径;护理效果

临床路径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诊疗标准化方法,是一个有着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规范化的医疗护理照顾计划。临床路径的应用,对医院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科间协作,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1]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70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析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170例,均随机选自2010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确诊的慢阻肺患者,分成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年龄为(66.3±2.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为(66.9±2.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80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均给予常规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如下临床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1.2.1基本病情分析

首先,要对患者的体征、患病历史、生活习惯以及发病时的症状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正确地了解,侧重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观察;然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分析,制定相关护理计划。

1.2.2心理护理

慢阻肺疾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疗程长,花费大,使大多数患者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出焦虑、抑郁、消极等不良心理,不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干预护理,给予亲人般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的诉求,并动员患者家属配合和支持,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做好疏导和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能够正确理解在护理过程中的目的和意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病情得到有效治疗。

1.2.3用药护理

首先,应用异丙溴胺这种类型的药物可对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坚持使用可以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指导患者要坚持用药[2];甲基黄嘌呤、β2受体兴奋剂等药时,要依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用药时,叮嘱患者要遵医嘱用药,且莫私自凭借经验服药,避免对病情造成延误;指导患者及家属能够有效的观察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的方法,若是患者出现嗜睡、明显气促等症状,要及时送医诊治进行及时的治疗。

1.2.4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情况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每天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锻炼,以改善通气和增加有效呼吸;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慢跑、快走、打太极拳、下棋、听轻音乐等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用冷水洗脸、洗鼻等,以进行耐寒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1.2.5预防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耐心将慢阻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导致疾病加重因素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该疾病的发生和预防工作。其次,做好预防措施,如戒烟戒酒、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同时,要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性保护,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的气体对呼吸道带来的影响;保证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一些公共性质的场所,防止发生感染;[3]另外,还要重视饮食方面的营养,日常饮食要清淡,并且保证少食多餐,从而能能够充分摄入蛋白质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不同生活习惯改变情况也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另外,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3.75%,并发症者13例;观察组有效率达95.56%,均没有其他并发症;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临床效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吸烟的老年男性,多部分都患有此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4]此病治疗病程都较长,难度大,容易复发,给予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困扰。因此,加强医疗治疗的护理,并做好对临床路径护理的分析,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研究中,我们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生活习惯、配合性治疗、感染因素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3.75%,并发症者13例;观察组患者遵循临床路径的要求住院期间不吸烟者且进行配合治疗者好转率为85.56%,有效率达95.56%,且均没有其他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临床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在慢阻肺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效果,值得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急病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陶秀健,高庆军,张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84.

[3]陆璐,李兰香,宋苏娟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世界,2007,(2):116-117.

[4]刘玉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