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的临床疗效

刘丹

刘丹

(辽宁省铁岭市结核医院112000)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血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64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支气管扩张大咳血并选择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4例病例中,70.31%的患者在24小时以内停止出血,且无复发,10.94%患者熟手仍存在痰中带血,血量较少,行内科止血治疗后,咳血停止,9.38%在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栓塞术,6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0.62%。主要发现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尿潴留、皮疹。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安全、有效性高,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5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32-02

咳血是由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损伤或病变导致的出血症状,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其中,尤以大咳血病情危急,治疗不利,甚至可能大致死亡。支气管扩张是咳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因大气环境日益严峻,粉尘、有害气体等以成为引起支气管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最终可能引起支气管扩张。自1974年,第一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以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血的一种有效方式,微创、安全,是临床医生的一种首选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64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支气管扩张大咳血并选择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中,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56~67岁,咳血时间1天~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过CT、心电图、血液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

1.2治疗方法

材料:GE公司的LCV+1500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普通导管、微导管,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颗粒(1.0mm×1.0mm×1.0mm)及小条(5~10mm×2.0mm),弹簧等。

治疗方法:局部麻醉后,在一侧腹股沟动脉处进行穿刺、插管,在支气管动脉进行DSA造影,确定靶动脉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阻断血流。经造影确认后,拔除导管。后续进行并发症观察以及护理,行抗感染、内科止血治疗。患者随访1年。

2结果

2.1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

在64例病例中,45例患者在24小时以内停止出血,且无复发,比例为70.31%,有7例患者熟手仍存在痰中带血,血量较少,行内科止血治疗后,咳血停止,比例为10.94%,6例在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栓塞术达到止血效果,比例为9.38%,6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无效,进行其他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2%。

2.2支气管栓塞术治疗并发症观察:

在治疗中,主要发现的并发症:4例患者穿刺局部出血,7例患者出现感染而发热,4例患者尿潴留,1例患者出现皮疹、瘙痒。

3讨论

近年,因大气环境日益严峻,粉尘、有害气体等以成为引起支气管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引发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疾病,迁延日久,最终可能引起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付疾病也可继发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可引起咳血甚至是大咳血。

咳血是由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损伤或病变导致的出血症状。大咳血通常是指咳血量在300~500ml/次或者大于600ml/日,若大咳血不能及时治疗,可引发失血性休克、感染、病灶加重等,甚至威及生命。支气管扩张是咳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目前对于咳血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普通的内科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而外科手术治疗则受到治疗费用、病人伤情等因素制约。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通常会出现支气管动脉增粗、纡曲,供血增多,血管分支增多。90%的咳血的主要出血源自支气管动脉及其分支,极少数是因为肺动脉或体循环动脉供血。因此,栓塞支气管动脉可有效治疗咳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咳血的方法。自第一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咳血成功以来,改技术不断成熟完善,以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咳血已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短期有效率可达73%~98%。

支气管栓塞术主要存在的并发症有出血、发热、尿潴留、皮疹等。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包扎不正确、抗凝药应用不当、患者的依从性低等原因。再咳血是常见的复发病症,患者行栓塞术后复发咳血的主要原因有:支气管动脉再通、栓塞不充分而漏拴,病灶区重新形成厕纸循环、非支气管动脉供血等[1],当然也可能与栓塞材料的选用、血压增高、腹压增高有关。

支气管栓塞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技术,其中出血灶的准确定位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血管造影中,可发现造影剂从血管渗出。此外,支气管动脉扩张程度、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或肺静脉的分流等都可用来判断定位[2]。支气管栓塞术的成功也与术后的护理相关。一般情况下,患者至少在24h后方可进行轻微活动,72h后方能离床。如果是体弱者,建议增加静养时间。术前的无菌术后的清洁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热的几率[3]。

尽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性高,但是,仍然有5%~10%的患者止血失败或近期复发,临床医生应把握好该技术的适应症及其禁忌症。目前,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大咳血,且经内科治疗无效、手术复发患者,病灶出血主要来自于支气管动脉,患者无血管造影禁忌。对于存在其他供血情况,如胸廓动脉、甲状颈干、肋间动脉等参与供血,临床医生应进行灵活考虑[4]。

参考文献

[1]谭志斌,郭友,陈曌,唐承富,肖亦明.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咳血短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48-1350.

[2]马俊,江森,支文祥,尤正千.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咳血.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4,13(1):21-24.

[3]夏旦,章雪莲.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咳血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10,9(1):38-39.

[4]刘凤永,段峰,王茂强,宋鹏,王志军,王仲朴.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咳血失败原因之一:膈下动脉参与供血.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