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白杨

栾丽王荻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指出: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这条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体会、领悟;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前提条件是:在阅读中。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的文章。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文章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通过本文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上册的15课《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

劣势: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及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材分析中指出:“通过本文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心迹的三个句子,学习借物喻人表现方法。

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及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插图、多种形式地读,学生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2、通过品读描写爸爸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学生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心迹的三个句子,学习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3、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学生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预设时间8分钟)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1、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2、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高大挺秀。)

3、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

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点评:导语设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电化教学,把学生领到大戈壁来,感受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目的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戈壁滩的荒无人烟和恶劣的条件,为后面感悟爸爸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二、品读词句,理解品格(预设时间15分钟)

1、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课件出示爸爸说的三句话)

2、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用“△△”标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空白处。

3、生交流:

⑴从“从来、直”体会到白杨树“高大挺秀”

⑵“哪……哪……”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长,说明它的适应性非常强。

⑶“不管……不管……总是……”说明它的坚强。

师引读:遇到()的风沙,白杨树是……遇到()的雨雪,它是……

遇到()的干旱,它仍然是……遇到()的洪水,它依然是……

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齐读这段话。

【点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重点词句体会白杨的高尚品质,从而发展语感】

4、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这里用了“哪儿……哪儿……”)(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这两组关联词语用得恰当,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杨的品格。请分别用上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话。

【点评:正所谓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读文段,体会感情(预设时间12分钟)

1、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2、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3、引读讨论14小节:

(1)师读:“他们只知道”生读“爸爸——”师问“他们却不知道()”

(2)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师问“他们却不知道()”

(3)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新疆——”师问“他们却不知道()”

(4)新疆这个地方什么样呢?出示投影,帮助学生了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疆。

(5)现在我们知道,填空:“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更是在表白自己一颗()的心!”

总结写法: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讨论:1、爸爸在沉思什么?2、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3、齐读,体会内含感情。

【点评:通过父亲表情的变化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同伴商讨……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预设时间5分钟)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不是。是借白杨来赞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赞扬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

3、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感情朗读课文。

【点评:在总结升化这部分时,我再次让学生感情朗读,以读启思,读中表达情感,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板书设计:

总体点评:

一、抓思路,巧设疑。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教学中,教师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训练,以读为本,进行听、说、写的训练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在本堂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