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分布特征及体检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分布特征及体检结果分析

高文娟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福州350007,

作者简介:高文娟,出生年月:81年12月,女,汉族,福建平潭,大专,检验师,医学检验,体检科。

【摘要】目的:分析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分布特征及体检结果,为尘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X线前后胸片为主要依据,排除类似的肺部疾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系列诊断标准诊断。调取患者档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情况,诊断为尘肺对象纳入病例组,余者纳入对照组。结果:病例组均为男性,年龄(51.1±6.2)高于对照组(43±11.5)岁,尘肺患者的接尘时间4~35年,平均(24.4±6.2)年,高于对照组(16.4±5.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对象从行业占比来看,采选矿最高,其次为钢铁,再次为耐火材料,再次为机械加工,从OR从高到低分别为钢铁、采选矿、耐火材料、机械加工。1期83.5%、2期16.5%、未见3期对象。其中从1期晋升到2期所需要时间(15.6±3.4)年。X线检查发现单纯尘肺73.6%。心电图检查异常35.5%,平均血小板体积上升29.9%、血红蛋白含量上升25.9%、血红蛋白浓度上升16.5%、白蛋白偏低53.7%。FVC下降(75.4±16.2)%,FEV1/FVC%下降(75.6±11.5),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小气道阻塞、气道阻力上升表现。有症状62.8%,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结论: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发生与接尘年龄、时间、行业有关,患者可伴有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受损,多见Ⅰ期,部分对象伴其他肺部病变。

【关键词】粉尘作业;尘肺病;体检

尘肺是最常见、社会认知度最高的一种职业病,主要见于粉尘作业者,如钢铁、水泥等产业工人。我国现存粉尘患者约600万例,死亡200万例,尘肺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卫生负担[1]。尘肺患者以肺功能减退为主要症状表现,该病与慢性支气管炎、结核病、心血管疾病、肺癌关系密切。在我国,各大企业都会定期组织对粉尘作业者进行体检,进行尘肺筛查。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对粉尘作业者进行体检1986例次,检出尘肺121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对粉尘作业者进行体检1986例次,检出尘肺121例,均为男性,年龄(51.1±6.2)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体检筛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系列诊断标准诊断。

1.2方法

1.2.1体检

以X线前后胸片为主要依据,参考现场卫生状态、健康监护资料,部分配合实验室检查,排除类似的肺部疾病。尘肺病诊断标准片,下阴影总体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达到2个肺区,则可诊断为尘肺。按照X线表现,可进行分期。对于确诊的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

1.2.2结果分析

调取患者档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工种、尘肺分期、X线表现、接尘史、临床表现等。诊断为尘肺对象纳入病例组,余者纳入对照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年龄、接尘史等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布特征

121例对象,均为男性,年龄35~59岁,平均(51.1±6.2),高于对照组(43±11.5)岁。尘肺患者的接尘时间4~35年,平均(24.4±6.2)年,高于对照组(16.4±5.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对象从行业占比来看,采选矿最高,其次为钢铁,再次为耐火材料,再次为机械加工,从OR从高到低分别为钢铁、采选矿、耐火材料、机械加工。见表1。

2.2体检结果

从尘肺的分期来看,其中1期101例(83.5%),2期20例(16.5%),未见3期对象。其中从1期晋升到2期所需要时间(15.6±3.4)年。X线检查发现,121例对象中单纯的尘肺89例(73.6%),合并肺结核8例,肺部感染8例,肺气肿7例,肺间质纤维化5例,肺不张3例,肺癌1例。

所有对象都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其检出异常43例(35.5%),其中表现为左室高电压16例、心肌缺血11例、左室肥大8例、其他10例。实验室检查,平均血小板体积上升35例(29.9%)、血红蛋白含量上升31例(25.9%)、血红蛋白浓度上升20例(16.5%)、白蛋白偏低65例(53.7%)。

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FVC下降(75.4±16.2)%,FEV1/FVC%下降(75.6±11.5),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小气道阻塞、气道阻力上升表现。

有症状76例(62.8%),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3讨论

从本次研究来看,尘肺的分布有以下特征:①尘肺者年龄相对更大,接尘时间更长。尘肺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发生机制来看,是长期吸入粉尘沉淀在支气管引起的,必然与接触时间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接触粉尘时间、年龄差异并不一致,可能与行业发展、尘肺管理水平的发展有关。我国对尘肺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相较于上世纪50~90年代的作用,当前粉尘作业的防护标准明显提高。在人员培训、防护设备配备、生产标准审核方面都有更为明确的标准,可明显降低尘肺发生风险,延长接触粉尘到发生尘肺的时间。②粉尘的发生与行业有关,从研究来看采选矿、钢铁发生尘肺的风险更高。采选矿往往在地下工作,空气的流通性相对更长,同时密闭环境下,使用完全密封的防护设备特别是呼吸隔离设备比较困难,作业人员更容易吸入粉尘。钢铁行业中的粉尘往往为金属碎屑,且往往伴随着高温,对肺损伤比较大[3]。采选矿、钢铁行业技术更新往往也相对滞后,如耐火材料行业大量的使用电炉,粉尘产生得到有效的控制。故,需要特别关注那些技术比较落后、防护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员工的体检,配合有关部位,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员工的卫生防护。从现有的各地区尘肺流行病学报告来看,在上世纪50-80年代,粉尘作业者往往存在工作时间长、环境粉尘密度高、早期尘肺诊疗效果不佳情况,尘肺进展风险较高,也更容易出现恶性病变[4]。

从体检的的结果来看,尘肺具有以下特征:①1期尘肺更为多见,这可能与企业对员工的卫生保护意识增强、支气管灌洗等治疗技术的进步有关;②患者可伴有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受损,反映了尘肺的负面影响,尘肺是一种慢性疾病,尘肺患者支气管沉积大量的粉尘物质,引起慢性炎症损伤,对肺功能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因尘肺,还引起长期低氧血症、肺动脉压力上升等一系列病变,导致心肌损伤,从而引起心电图异常;③部分对象伴其他肺部病变,如肺结核、肺部感染等,尘肺削弱了肺器官的自我防御能力,引起免疫损害、炎症损伤,更容易出现感染;④尘肺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这与尘肺带来的消耗性有关。尘肺患者容易出现反复性呼吸道感染,同时炎症消耗,还造成营养不良[5]。

在对粉尘工作者进行体检筛查诊断尘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高X线检查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成像质量管理、阅片两个方面,避免漏诊;②需要重视合并肺部病变的筛查,特别是注意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病变,避免漏诊肺癌,对于严重的尘肺,需要定期复查;③重视评估尘肺的综合影响,如心电图异常、肺功能损伤、营养不良、贫血,若患者综合评估不理想,即使为1期的尘肺,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④特别重视接尘较早、接尘时间较长,环境粉尘密度高行业的体检者管理。

小结:

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发生与接尘年龄、时间、行业有关,患者可伴有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受损,多见Ⅰ期,部分对象伴其他肺部病变。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控制中心.2015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16:1-2.

[2]张晓蕾,郭喆慧.职业健康体检在尘肺病防治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7-18.

[3]董福鹏.煤尘肺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58-59.

[4]黄荣峥.2007-2014年南宁市新诊断尘肺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7,43(01):34-39.

[5]梁文靖,朱玲.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分布特征及体检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0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