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环评质效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6
/ 2

关于影响环评质效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黎莉

黎莉

东莞市国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523000

摘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该时期也正处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形势对环境的评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影响环境评价质量的因素,包括体制、理念、能力建设、基础研究、信息共享等。本文针对影响环境评价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重宣传、拓市场、多沟通、建平台等,目的在于改善环境评价的质量,最大程度的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环境评价;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在十三五时期,国家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环保经济,立足于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品牌,现已逐步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心骨,同时这也给环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尽快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当务之急就是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推进环评制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环评效率较低和环评质量差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群体性事件。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本篇文章重点对环评质量和效率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给出如何改善并提高环评质量和效率的相关意见。

一、影响环评效率和质量的相关因素

1、建设单位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较为薄弱

虽然我国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相关的环评制度也确立了,但是部分单位依然存在着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存在着对环保意识敷衍应付的心态,部分违法违规现象也就会相应发生,例如“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部分建设单位根本不重视环评预防的核心理念,也没有在委托报告编制阶段选择最佳运行方案和选址路线,以至于在环评阶段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缺少环评资料,区域环评容量不足等问题。一旦问题被查出,还需要重新调整选址路线、工程流程等,从而对环评的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2、是环评质量管理和能力较差

与其他咨询行业和环保设计相比较,环评机构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责任压力大、相关从业人员不稳定、委托费用较低、技术较为落后等,都是环评机构所体现的。伴随着环评制度的不断改革,环评审批变得更加公平公正。然而,部分单位环评资质人员素质较差、还有少数环评工程师也没有注册登记,这类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环评机构能力有限、无法重建合理的内部质控体系,也没有对环评文件系统的管理,甚至不得不把环评技术评价机构作为内审机构,导致很多环评文件由于质量较差,被退回重新修改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评审批和前期工作进行的步伐。

三、环评评估队伍和专家考核制度尚不完善

就当前阶段来看,很多环评评估机构在业务范围上还不够全面、环境监管不到位等相关问题,无法检验环评评估的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技术评估专家的考核机制。例如:有些环评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选拔和淘汰制度。相关专家对环评技术评估时,完全由个人决定、没有相关制度和条例约束,依靠的并不是专业知识技术判断,而是主要依靠环境政策,在这一方面,很难解决环评工作上的疑难杂症。

四、环评机构管理和审批部门建设能力仍需加强

当前来看,虽然日常考核机制和环评机构已经初步确立,但是考核结果和环评奖惩机制相对脱离,相关的环评机构推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环评机构在数量上较多,然而可以有效提高环评服务的咨询机构却少之又少。另外,各级环评审批部门当前还面临着审批任务重,管理人员缺乏,环保服务项目缺少等多方面的压力和矛盾。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如何有效地对环评机构实施管理,从而更好的发挥环保服务作用,也是当前环评审批部门需要面对的新的难题。

五、第三方环境检测和基础研究方面支持不足

当前阶段,事业性质的检测单位在日常中监测任务繁重,很少参与环保咨询服务,社会化监测机构可以积极的参与市场化运作,但是其监测和监控力度却十分薄弱。另外,还没有完善社会污染治理设施,很难为环评落地项目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由于相关设施建设发展的缓慢,生活中的污染物也没有进行妥善处置,环评技术创新和相关研究也相对缺乏,由于环评机构和研究机构没有密切联系,运用到实际环评中的基础技术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效解决技术创新问题。

二、提高环评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建议

若想实现环评制度的改革,就要全方位做好环评管理工作。从上面的影响环评质量和效率的几点因素,下面给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环评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强宣传、明责任,逐渐提升企业的环评责任感,让企业在良好的市场氛围中竞争。从多渠道着手,利用新媒体技术,多方面对环评工作进行宣传,让建设单位能够对环评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层次的认识,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逐步在企业的设计运用中渗透环评理念;此外,还应简化环评办理的工作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让环评工作变得更加透明化、公开化。

(2)强监督、育市场,呼吁社会各界尊重环评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对环评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发展环评。大力培养环评机构的内部人才,环节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从各方面入手,加大环评机构的整体规模,打造专业的运营团队,向着正规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推动市场化运营,实现环评机构的快速发展。

(3)强评估、管专家,借助环评机构自身特有的优势条件,充分做好环评信息咨询、环评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工作等,评估人员在参与环评工作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最新的环评技术研究工作中去,让环评队伍变得更加具有专业性,提升其工作热情,增强自身责任感,发挥专家的带头作用,推动环评工作的进步。

(4)强监管、减压力,在开展环评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第三方的有效监管。为此,环评机构内部可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环评审批工作的压力。注重对环评文件质量的考核,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通过设定考核门槛来决定环评市场的准入高度。此外,还应加强评估部门与环评审批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化解不同部门之间在工作中所发生的各种矛盾和误会。

(5)强能力,夯基础,若想大力开展工作环评工作,还应从环保配套设施入手,发挥社会各个监测机构的监管职能,加大对环评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创新各项环评技术,让实际的环评结果推动环评研究工作的展开,发挥资金优势,杜绝伪课题研究现象的发生,加强环评机构的服务能力。

(6)强交流,创平台,为环评工作搭建起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平台,便于相关技术工作者能够互相探讨技术层面的有效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为环评结构内部的科研部门、评估部门以及审批部门之间提供充分的交流,创新研讨方式;此外,还应加大力度强化环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交流会,全面提升队伍建设,丰富环评工作的经验,成立流动型培训小组,充分实现信息化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调整,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题,环评工作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信息化渠道,环评工作正在得到快速的传播,但尽管如此,对于环评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仍有少部分群体在理解上还存在误区。对此,可以加大环评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群体提升自身的环评意识;实行动态化管理,增强审查人员的责任感,让评估人员在参与审查工作的同时也参与到相关科研工作中去;构建起联合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改善环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思考[J].杨永宏,杨美临,李增加,刘振祥.环境保护.2016(08)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现状及改革方向[J].林少雄.环境与发展.2018(02)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张志斌.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