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尿MA,IgG和轻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乙肝患者尿MA,IgG和轻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陈忠城朱远航杨师

陈忠城朱远航杨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目的:探索乙肝患者尿MA和IgG及轻链(k,λ)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急性乙肝,30例慢性乙肝和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尿TRF,MA和IgG及轻链(k,λ)的含量。结果:除急性乙肝组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和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肝硬化组为甚(P<0.01)。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乙肝患者的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高低依次为乙肝肝硬化患者>慢性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患者。结论:检测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对乙肝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关键词】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MA、IgG及轻链(k,λ)散射比浊法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367-02

尿微量蛋白质是指尿中某些蛋白质的排泄呈亚临床升高,用常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难以检出的一种病理现象。因此对于有一定临床症状但尿蛋白阴性者同时做微量蛋白的检测,可以了解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肾小管分泌、重吸收功能。[1]据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除对肝脏有严重的损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机制损伤肾脏,从而导致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本文对乙肝患者尿MA和IgG及轻链(k,λ)的定量检测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为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住院患者,其中急性乙肝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岁;慢性乙肝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岁;乙肝肝硬化30例,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正常对照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岁,均来自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受集其新鲜清洁的中段尿后一个星期内检测。以上病情诊断均按1984年(南宁)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乙肝标准分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为阳性。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N-1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试剂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检测项目

尿微量蛋白包括尿白蛋白(MA)、IgG、免疫球蛋白轻链(k,λ),正常参考值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提供。

1.4检测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10软件,组间数据比较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

结果显示MA,IgG及轻链(k,λ)均在正常范围内。这说明急性乙肝病人肾脏还没发生病变,或者病变轻微,各项指标无明显的升高(表1)。

表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尿中4种蛋白检测结果(x±s)mg/L

项目结果平均数(mg/L)例数参考值(mg/L)

MA13.07±10.90300~20.0

IgG7.15±4.61300~17.5

k7.12±2.31300~7.1

λ3.11±0.53300~3.9

2.2慢性乙肝患者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

结果显示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升高,其中轻链(k,λ)的含量升高明显,这说明慢性乙肝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已经有损伤,但损伤的程度较轻,以小分子量的蛋白升高为主。

表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尿中4种蛋白检测结果(x±s)mg/L

项目结果平均数(mg/L)例数参考值(mg/L)

MA26.35±11.68300~20.0

IgG16.29±8.48300~17.5

k25.36±18.47300~7.1

λ10.04±5.35300~3.9

2.3乙肝肝硬化患者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

结果显示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这说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肾小球的损伤程度较严重,滤过膜的通透性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工能均受损,尿中大小分子蛋白均可以出现,为混合性蛋白尿(表3)。

表3乙肝肝硬化患者尿中4种蛋白检测结果(x±s)mg/L

项目结果平均数(mg/L)例数参考值(mg/L)

MA204.80±270.02300~20.0

IgG26.43±19.14300~17.5

k49.97±57.42300~7.1

λ21.97±22.15300~3.9

2.4正常对照组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

结果显示正常人群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均在参考值范围。说明这4种尿蛋白的异常可以作为反映乙肝患者肾脏早期损害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表4)。

表4正常对照尿中4种蛋白检测结果(x±s)mg/L

项目结果平均数(mg/L)例数参考值(mg/L)

MA5.08±3.57400~20.0

IgG4.31±1.35400~17.5

k6.09±2.77400~7.1

λ3.06±0.84400~3.9

2.5急性乙肝组、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尿中的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

2.5.1除急性乙肝的组的尿MA,IgG及轻链(k,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两组的尿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5)。

2.5.2慢性乙肝患者尿中的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均高于急性乙肝患者组(p<0.01)。这说明慢性乙肝患者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损伤程度较急性乙肝患者严重(表5)。

2.5.3乙肝肝硬化患者尿中的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均高于慢性乙肝患者组(p<0.01)。这说明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损伤最严重。(表5)。

2.5.4综上所述,各类乙肝患者4种微量蛋白的浓度显示与乙肝患者的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高低依次为乙肝肝硬化患者>慢性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患者(表5)。

表5急性乙肝组,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

与正常组的比较x±s)mg/L

组别例数MAIgGkλ

急性乙肝3013.07±10.907.15±4.617.12±2.313.11±0.53

慢性乙肝3026.35±11.6819.29±8.4825.36±18.4710.04±5.35

乙肝肝硬化30204.80±270.0231.43±19.1449.97±57.4221.97±22.15

正常组405.08±3.574.31±1.356.09±2.773.06±0.84

3讨论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能阻止大分子物质滤过,一旦因各种原因致肾小球发生病变,如肾小球通透性发生改变或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损害,则会导致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主要用于了解肾小球滤膜的通透性,有助于肾脏疾病早期诊断。肾小球受损时,蛋白尿以中、高分子量为特征。

尿微量白蛋白(MA)一种中分子蛋白,分子量为69000道尔顿,带负电荷,是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主要部分,为早期诊断肾小球疾病的一项敏感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Alb滤过量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量时,尿中Alb的含量升高,超出健康人的参考范围。因此MA可作为临床上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屏障受损的重要标志[3]。有文献报道MA测定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简单可行的方法[4]。

IgG属大分子蛋白,分子量为150000道尔顿[5],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如果尿中高分子蛋白(IgG)排出增多,提示肾小球损伤较重,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使大分子IgG漏出,成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异常的重要指标[6]。

免疫球蛋白轻链(k,λ)为分子量18000~20000道尔顿的小分子蛋白,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然后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回到血液循环中。因此正常人尿液中仅有极少量游离轻链存在[7],但当肾脏病变时,尿中轻链含量可出现不同程度升高,有研究表明尿轻链升高在肾脏病中是特征性的肾小球源性蛋白尿,为肾小管重吸收小分子蛋白质功能受损的结果[8]。

乙肝病毒造成的肾脏损伤,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机体通过免疫机制使得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从本文所得数据可以看出除急性乙肝组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和正常人组无明显的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p<0.01),尤以肝硬化组为甚(P<0.01)。急性乙肝患者正处于疾病的早期,机体的免疫机制对肾脏的损伤比较轻微,还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的出来的数据和正常人无明显的差异。到慢性乙肝期,患者尿中MA和轻链(k,λ)的含量明显升高,IgG升高不明显,这说明慢性乙肝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已经受损害但不算严重,并且肾小管的从吸收功能也发生障碍。小分子量和中分子量的蛋白可以自由通过滤过膜,并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大量的出现,大分子免疫球蛋白IgG只有少量通过,所以在尿中只有轻度的升高。乙肝肝硬化患者尿中MA、IgG和轻链(k,λ)显著升高,说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已经受损严重,大小分子量的蛋白通通可以露出,在尿中的含量显著升高。通过表5的比较可以看出,乙肝患者的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高低依次为乙肝肝硬化患者>慢性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患者。

另外,测定尿中微量蛋白取材容易,无损伤,且本研究采用的检测方法为速率散射比浊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度高(可测出纳克水平含量)的优点,优于其他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检测尿中MA,IgG及轻链(k,λ)的含量对乙肝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是一个十分有用的价值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浩明,编著.医学实验研究论文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119

[2]温奕欣,洪晓鹏,郑卫军.尿微量蛋白测定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3):570-571

[3]ThomasL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MogensenCEKeaneWFBennettPH,etal.Preventionofdiabeticrenaldiseasewithspecialreferencetomicroalbuminuminuria[J].Lancet,1995,346(12):1080-1084

[5]戴云才,趢心敏,郭渝,等.尿蛋白测定在评判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4):21-22

[6]姜傥.尿液蛋白与肾脏病[J].中华检验医学检验杂志,2002,25(5):313-314

[7]陈仁涉,潘四春,肖平,等.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尿轻链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6):343-345

[8]ROBINSONEL,GOWLANDE,WARDID,eta.lRadioimmu-noassayoffreelightchainsofimmunoglobulinsinurine[J].ClinChem,1982,28(11):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