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下工作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对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下工作模式的思考

李小花

(广西百色靖西市靖西中学,533800)

摘要: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以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为依据,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的现实条件,对这一工作模式的实践要求进行相应的解读,以期为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工作模式

一、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目的的分层

在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许多的高中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老师迫切需要关注的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引导。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实际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往往面临家长和老师的过高期望;相比之下,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心理状态,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在面临高考时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种焦躁且不安的情绪时有产生。对此,老师需要结合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设置不同的管理目标,保障管理目标的合理分层,积极的构建完善的管理目标体系,体现分层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内容的分层

管理内容是整个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班主任需要了解班级管理的责任及具体要求,既要关注学科内容的合力传授,又需要在分层管理理念的引导之下将学科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融入主题教学环节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在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针对性的管理内容。其中学生的个性引导及学习成绩提升是整个管理内容之中的重点和核心,老师需要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层次分析,充分体现分层管理的作用和优势。

(三)管理评价的分层

分层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对老师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必须要以具体的评价为主体和支撑,在分层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不断的摆脱传统评价模式的桎梏,通过创造性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手段积极的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其中层次化的评价机制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意义重大,在层次评价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意见,将家长意见、学生意见纳入整个分层管理评价之中,实现分层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的具体方法及策略

(一)平衡班级管理与教学关系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的系统和复杂,为了实现其分层管理的目的,老师首先需要关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保证学生能够将个人的主体精力放在学习和实践之中。其中教学内容与班级管理工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班主任在落实分层管理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需要平衡好班级管理与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其中课堂管理工作尤为关键,班主任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做朋友,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学习阶段的合理划分,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作用及优势。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立足于班级日常管理活动的核心要求,积极的构建良好且和谐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反馈,充分的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和优势。

(二)做好分层管理的准备工作

分层管理工作模式的系统性相对比较强,同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在落实分层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老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有所区别,同时个人意识相对较强,每一个学生所处的阶段和层次差异较大,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老师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的阶段教学要求对内容和形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升级,给予学生更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其中前期的准备阶段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了解不同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分层管理策略。需要注意的是,纪律内容的管理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了解学生课堂课后的具体表现,开展不同教学场所的分层惯例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实践理念。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能够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同时学生也是班级中的主体,在落实分层管理实践工作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让学生在这种管理意识的引导之下不断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主管理的意识,真正的树立良好的主人翁精神。老师需要以民主、公平为原则,保障层次选拔和均匀选拔,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作出自己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为主体,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教学策略,给予每一个学生公平参与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充分的体现分层管理作用的优势,保证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

三、结语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学教育实践工作之中的重要任务,老师必须要了解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以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为主题,积极的践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明确班级管理的核心要求。对于班主任个人来说,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之外,还需要积极的处理日常的班级管理事务,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在分层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的引导之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小洲.对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下工作模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12.

[2]谢娜娜.关于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下工作模式的深入思考[J].情感读本,2018(2):110-110.

[3]陈泽刚,石小强,罗国中.普通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对C层学生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