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村镇——谈中国村镇规划的特色探索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意象村镇——谈中国村镇规划的特色探索之路

于晨晨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510075

摘要:中国古文化偏爱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境,即以“像”言“意”。这种文化现象影响了古人对聚落的规划,激发了村镇文明独特空间意象的产生。在古村镇的规划改造过程中,建筑师也利用了中国文化和聚落的这种特点,探索“意”与“像”,规划出具有民族特点的村镇布局。

关键字:意象民族性李祖原朱家角镇

1.从中国文化谈起

“意象”一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文化伊始,已懂得运用图象来传达思想,如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期半坡类型的陶器上许多鱼、鸟、蛙和人像等图样,长期以来受人赞美,认为这些形象本身能直接传达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在发现和创造具有含意的图案,称为象征图案,而这些图案在历史的长廊中逐渐累积成「文化符号」。如常见用于边饰的云雷纹(图1),已是今日最能代表「中国风」的设计了。云雷纹是云纹和雷纹的合称,也称回纹,因其形状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云」、「雷」二字相似而称之。《说文》称「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云」字为云气回旋之形;又称「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雷」字为回转之声。古人把两种大自然的景象化成图案,而这些图案后来又演变成文字。

2.古村落文化景观的空间意象

中国文化这种强烈的符号性同样表现在古聚落当中。中国古村落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主旨,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人聚环境。其理论与方法对今天的人聚环境学和人聚文化学研究必将大有启迪。中国古聚落空间特征明显,形象清晰,无论是选址、布局、意境追求,还是景观建构,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意象”(Image)。典型的大众化的空间意象(即心理图像)显现为外在景观,构成了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聚落文化景观。

这种聚落文化景观常常以空间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古村落在空间形态上,古人以象形暗喻人们的某种精神寄托,以祈求幸福安康、一帆风顺、安居乐业,如船形、牛形、北斗七星形等。图2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图2)是一座形似将军的村落。从村落的空间形态看,村落的主要建筑群形成了一个身着戎装的将军形象。其中,北为戴着头盔的将军头颅,古村核心部分,即郑绍忠家族的古建筑群位于村中部,是将军的胸膛,村南为将军的肚腹,中部自西向东的笔直道路为将军手持的长矛。中部的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由郑绍忠兴建,成为村落这种象形意象的核心。传统观念认为,这种村落象形意象也保护着大旗头古村落,使它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其他的打击和损毁,繁衍百年而依然屹立于三水大地。

独有偶,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是一座船形村落。村东北门高地上的祖坟为船头,高高翘起,四座水塘——肚蔗塘、祠堂塘、百岁塘和西门塘的地势微微下沉为船身,水塘上有三座桥——庆丰桥、四通桥和丰收桥,桥旁有高大的榕树,其中,以四通桥旁的古榕树为最,是船的风帆,取其“一帆风顺”之意。历史上,南社村近海临河,南社村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成为东莞的莞香、烟火的主要产地,商贸繁盛。因此,船形村落的象形意象体现了村民对南社村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感应,有着深刻的寓意。

了解古村落文化景观的空间意象,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解读古村镇,而且对古村镇的改造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古村落的改造以及规划

“上海第一镇”朱家角镇素有“上海威尼斯”的美誉,镇内河流纵横、长街绵延、古风石桥跨河而居,明清建筑依水而立,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天然良景。

朱家角镇规划者李祖原是世界著名的执著于具象设计、微物放大的台湾建筑师,毕生致力于研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他一贯坚持主张“中国式建筑”的实践,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解,对探索“意”与“象”的共生有执着的热情,并在建筑中力图表达意念。

李祖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对发展中的江南水乡进行了深入探索,充分利用科学的、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朱家角古镇文化形象进行有机融合,并推进了创新特色……

在朱家角中心镇的总体设计规划里,在朱家角中心镇的13个专业规划里,在朱家角控制性详细规划里,在祥凝浜路景观改造规划里,在绿洲江南园别墅区规划设计里,在朱家角东大门美食城设计规划中,我们都能见到李祖原的建筑设计理念——“用世界语言说文化中国”。

朱家角镇是江南名镇,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幽古朴的水乡风貌,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落,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淳朴的小镇民风。因此李祖原用建筑的细部来表达意念,将传统建筑的构件予以化解,山墙、斗拱、云墙、线脚、构架、勾栏、内庭、屋面等,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功能、家具、照明、装饰与色彩相结合,以分解、组合与重构的手法,创造出中国建筑无限的表现空间。

4.总结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中国古村镇的规划重建以及保护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热门问题,怎样可以既保留古村镇原有的风貌又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工作环境,朱家角镇的成功给了我我们很多启示:在古村镇的规划中要注重村镇文化的把握,特别是对民族意象的理解。用世界的语言说中国文化,用现代的方法成就古典村镇,是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04月

[2]南社村——中国古村落.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3]用民族语言述说国际理念——台湾建筑师李祖原的建筑艺术.两岸关系.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