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浅谈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袁媛曹雪宁传文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相对扎实,而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从而降低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会计人才培养成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关键要素,只有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将其理论与实践水平相结合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实践内容过于简单、单一,考核不到位

教育界一直在鼓励要因材施教,但在我国会计教学中大多数高校没有很好的践行该教学理念。而只是课堂上讲授相同的理论内容,然后按理论授课内容安排相同的封闭式的实践内容,即模拟工业企业期末的会计业务,要求学生完成会计核算的操作。每个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内容完全一致,最后用分数来判定学生优秀与否,致使学生对会计的学习产生误区,即死记硬背地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而扼杀了学生在会计领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难以掌握会计实际工作流程。大部分高校对会计课程的考核往往只强调理论考试,而忽视实践内容的考核。即使有实践考核,也只流于形式。学生不能主动地去对相关会计知识进行实践性地学习和操作。

2.教师的业务水平偏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

目前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但大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绝大多数教师只会从理论到理念教学,很少联系实际教授课程。有些操作性的内容可以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直观又简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带着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能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容忽视。

3.社会实践理解存在偏差

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需要的工作经验,不只是会计专业工作经验,还包括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的社会化经验。当前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普遍存在“高学历低能力”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不足,就是说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是专注理论学习,不仅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缺乏,而且由于没有很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不够,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当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对专业知识实践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但是社会化的实践认识还有待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把科学知识和社会意识结合起来的综合教育,对受教育者价值观、责任感、关心公共生活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一定要重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地参加。

4.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

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去实践实习,企业要么不愿意接待,要么不让大学生去操作相应的内容,怕大学生弄错而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如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到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实习,大多数同学是操作不到实际业务,只能看一看不重要的票据而已,根本达不到实践实习的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二是单位在招聘中设置“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歧视性条款,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节省培训成本,忽略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实践经验培训的社会责任。

二、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1.更新实践教学方式

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上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尝试。高校会计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在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于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务实践的深度培养,使学生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高校的专业教师应在注重会计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并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分析和应用情况反馈给其他授课教师,以利于教师间加强沟通与了解,及时调整会计教学方案,以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加大社会实践比重

会计学是社会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单纯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工作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会计学科的应用技能。若是缺少实践体验环节,会计专业学生难以掌握专业技能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应用自如。所以高校应加快建设会计专业所需要的实验室其必要性显而宜见的,同时还要不断整合相关信息、软件、项目等一切技术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实务的能力。学校必须加强和增进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将会计专业学生定期安排进可以在具体工作环境与岗位上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培养现代复合型、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大案例教学力度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缺点之一就表现为眼高手低,动手能力欠缺,独立工作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典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较强,实习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时,授课教师应更新案例,做到常讲常新,对于重点、难点、疑点可以组织学生深层次讨论,加强记忆,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有利于将会计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4.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高校教师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应当做好承上启下的引导作用。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出台政策保证专业教师每年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活动;鼓励专业教师承担企业或社会的研究课题,致力技术推广,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重视实践基地建设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条件,其硬件设施的完备程度、软件设施的先进水平及实训指导教师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应该对实训基地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实践基地建设成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掌握职业技能和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会计专业应拓展校企合作方式的广度与深度,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培养新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开展实践实训,从而打造理实一体化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结语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现代社会尤其需要既掌握高深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鑫慧.浅谈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北方经贸,2015(10)

[2]孙福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3]王琦.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时代经贸,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