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模板施工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灰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浅谈大模板施工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灰施工

王微

哈尔滨安装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自然环境也遭受破坏。暴雨、冰雹、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现阶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于建筑的防震性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旦地震发生建筑物损坏对人的伤害是最严重的。所以建筑物做好抗震结构设计非常必要,接下来本文将对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措施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震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建设进步较快各项工业的发展速度都有明显的提升,对于建筑的设计从本土研究到后来受到西方的影响,再到现代设计人员的不多创新,使我们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建筑物的功能上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逐渐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呈井喷趋势,人民生活的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虽然人们采取相应的保护环境措施,但是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仍是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最近几年得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以及世界各国出现的严重地震情况,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

一、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短柱问题

在我国目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层数的不同,对结构构件的延性要求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层建筑来说,对结构构件的延性要求就要高一些。在抗震设计中,能够对其构件延性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轴压比和剪跨比,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一般来说,在层数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延性而降低轴压比则会导致柱截面增大,而且轴压比越小截面就越大;而截面增大导致剪跨比减小,从而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构件的延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工程对轴压比限值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比较大,在结构底部常常形成短柱甚至超短柱,这些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很容易在地震中受到破坏。

2.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房屋空间要求的需要,多层砖房建筑一般地基的设计相较于高层来说较浅面积较大,而在建筑设计的结构上采用大型框架分层的设计,框架结构一般将底层设计空间的面积较大,为保证美观对于整体支撑结构的支柱设计较少,而随着层数的不断递增,底层顶部承受重量逐渐加大,而多层顶部设计格局较多材料的使用方面会导致底层结构的受力过大,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时往往只注意设计的造型的美观,和空间大体格格局的分配,却忽视掉空降格局分配过多,材料使用重量对于底部负重加大导致底部结构不能支撑整体结构的情况发生。这样在抗震方面本身结构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地震所在造成的晃动会导致危险的发生。

3.建筑平面及立面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建筑的平面及立面在布置方面要求是简单、受力明确而对于层间刚度的设计上也有一定的标准,这样就要求设计师在结构的设计方面考虑,受力的均匀。对于设计方面不应过多关注美观结构,应考虑明确的相作用力结构。只有这样的建筑结构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作用力冲击下才不会导致倒塌,许多由于地震倒塌的房屋结构,都是以为建筑平面及立面之间的布置没有做好才导致问题的发生。

4.结构空间刚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构空间刚度主要包括竖向结构、横向结构和顶部结构,每一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承受力不同,对于刚度的要对也不同,在整体结构中竖向结构主要起到力的支撑作用,横向结构起到空间结构分配的作用,顶部结构包括楼盖都是以结构为主,只有三方配和受力的情况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空间刚度。但如果配合力度不够,不能够完成共同受力情况,那么地震造成的震动势必会引起倒塌的情况发生。

二、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改进措施

为了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能够达到相关工程的具体需求,针对其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改进措施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短柱设计的改进措施,首先减小柱截面和提高剪跨比这样就需要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利用高强混凝土来增加柱子的承受力,但由于混凝土延展性较差需要配合其他措施一起使用,例如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形式,钢管混凝土是利用钢管的约束力使混凝土处于多面受压的状态,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延展性较差的问题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比一般混凝土柱的截面较小,可以消除短柱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作用。

2.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多层砖房在自身结构上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抗震方面的改进需要一次大面积的整改措施,首先在本身结构方面应当考虑加深地基的,虽然多层砖房的高度相较于高层结构建筑较低面积也较大,但由于自身材质以及结构方面的特殊性,在抗震结构的设计方面也应考虑这些问题,接下来是整体结构上,在整体的构架层次上注意顶部的结构不应过大,而底部的空间结构应当做好结构支撑加固的工作。其次,是悬臂构件的连接。此项工作主要包括女人墙的稳定措施和悬挑构件的设计两个方面。

3.建筑平面及立面布置问题的改进措施

为了能够将建筑平面和立面布置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尽可能确保结构的质心和刚心达到一致,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扭转效应。其次,应该确保建筑立面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尽可能将建筑的结构重点降低,以此来避免由于刚度突变以及结构连接处薄弱而给建筑整体质量带来的影响。此外,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当屋面结构刚度不够的时候,突出屋面结构的下部一定范围内破坏会相对集中。这种情况下,要求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减小地震时产生的鞭梢效应影响。

4.结构空间刚度方面问题的改进措施

在建筑结构空间刚度的设计上,由于刚性楼盖体系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可以采用现浇楼屋盖,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楼板的刚度,而且还会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放宽,从而减低地震作用下,对建筑所造成的损坏。同时,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平面上上下墙体不对齐的现象,如果建筑结构出现了这种情况,仍需要利用现浇楼屋盖来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楼板对墙体的约束,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建筑设计者们在设计时,需要注重多方面的问题,建筑的抗震功能涉及到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情况,从而减轻地震来临时对于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伤害,目前任何的抗震措施只是能够保护人们在地震发生后的安全情况,只有真正的注重环境的保护问题,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情况,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全。

参考文献

[1]蔡英.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资讯》.2006.

[2]常业军,隋杰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特种结构》.2002.

[3]倪广林.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思考[J].《山西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