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表现类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网络语言的表现类型探究

李雯

关键词:网络语言表现类型

0引言

网络时代的生活丰富多彩,网络语言的出现一度令语言学家和语文老师不知所措甚至大加鞭挞。甚至有杞人忧天者大声疾呼: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但是,广大网民却自顾自地在网络的海洋里畅游,好不惬意。聊天室里、留言板上、游戏厅中、论坛内,一句句网络江湖的“黑话”,伴随着清脆的敲击键盘声,不断涌现。不少网语还被网民们奉为经典广为传播。

1网络语言的另类表现

1.1网络表现网语的出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应运而生。1999年,一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风行一时,它别样的表达,独特的语言形式为人津津乐道。它开创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先河,此后网语便以惊人的速度弥漫网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网络文学作品中大量复制、仿造、创新出层出不穷的网语,而且连聊天室里等凡有书面语言表达的地方均有网语魅影闪现。

也许你已经对“美眉”、“大虾”、“斑竹”、“菜鸟”、“恐龙”等网语耳熟能详,但是提起“粉”、“晕”、“酱紫”、“PP”、“1314”、“7456”等,你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就是网语,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东东”。而就是这样云里雾里般的语言,却在网络中相处流传,比比皆是。甚至有好事者,每年都收集整理出网络流行语加以点评和推介。2000年,网友萧三郎率先推出年度十大流行语。2004年年底,猫扑网和天涯在线发起了网络流行语征集活动,并评出了“做人要厚道”(电影《手机》台词)、“沙发”(论坛上第一个回帖的人)、“潜水”(表示在论坛只看帖不回复)、“顶”(支持)、“弓虽”(强字的拆写,还表示强的意思)和FB(腐败拼音缩写,吃饭聚聚的意思)等十大年度流行语,作为样板“流毒”网络。一时间,惹得众多网虫纷纷追随,网络坊间总结出的流行语竟达上百条之多。

1.2现实表现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作文中频频出现的网语,让老师大惑不解。一些报刊(如《郑州晚报》)和杂志(如《天涯》)推波助澜,相继开辟了有关网络语言的专栏。运用网络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大批量涌现。

1994年,国际互联网登陆中国,网络语言初试啼声。十年来,网络在中国高歌猛进,几乎全民皆网。2001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逐潮流而动,出版了《实用网络流行语》(王骁炜著)。该书从网络流行俗语、网络流行术语、网络流行缩略语、网络数码流行语、网络情态流行语等五个方面分析和关照了网络语言,号称“网络流行语的宝典”。同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网络语言词典》,这两本书一度热销。

2网络语言的类型

曾经有专家把网络语言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它”。纵观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不外乎有如下几种:

2.1谐音类

2.1.1别字谐音。这类词语是根据网络中部分常用词语的谐音或别字演变而来的,在网络语言中汉语同音字词的借用比比皆是。如“斑竹”(版主)、“菌男”(俊男)、“霉女”(美女)、“衰哥”(帅哥)等。由于快速聊天的需要和输入法的词语组合等因素,网民在聊天中常常不去纠正打字时出现的错别字,新出现的词语以其新颖别致的组合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被网民群落用来彰显个性,久而久之便广为传播。

2.1.2方言谐音。谐音类里面还有一种是方言谐音和方言发音。如“偶稀饭”(我喜欢)、“灰常”(非常)、“粉”(很)、“银”(人)、“酱紫”(这样子)等。由于方言词语的发音形式有别于正统的普通话,又有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表现魅力以及贴近生活亲切感,因而方言谐音出自于方言区的网民之手,又随网络流行于整个网络交流空间。

2.1.3数字谐音。数字谐音是指用与某个词语发音相似的数字表达这个词。如用“886”“88”表示再见,拜拜了,“55555”表示呜呜地哭泣,“9494”表示就是就是,“7456”表示气死我了,“520”表示我爱你,“584”表示我发誓,“56”表示无聊,“8147”表示不要生气,等。

2.2字母类

2.2.1汉语拼音字母类。网民们把网络交流中常用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这就形成了字母类网语。最流行的有“GG”(哥哥)、“JJ”(姐姐)、“DD”(弟弟)、“PMP”(拍马屁)、“KKK”(快快快)、“BT”(变态)、“BD”(笨蛋),等。这类词语使用起来快捷方便,语义简单易明,一下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一出现就风靡网络,天女散花般处处开放。

2.2.2英语缩写类。这类网语以单词的形式使用,但表达的是句子的内容。例如:“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CU”(再见。Seeyou),“BB”(再见。ByeBye)等。在网语中夹杂一些英文术语和句子也是一种网络时尚。例如:e这e那,where?(哪里?),single(单身),nicetomeetyou(能见到您真高兴),等等。

2.3符号类网络交流中,双方一般都无法看到对方,所以网民就用各种抽象化符号来表达感情。符号类网语具有直观可视性,一般有以下几种:

2.3.1表示表情。高兴(^_^)、惊讶(^o^)、赞扬(^!^)等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表情在网语中都可觅到踪影。这些表示符号本身并无特殊含义,但通过组合叠加,便具有一定的表情意义,简单生动,具有象形性。单就表示笑的便很多,如:“:-)”表示微笑,“8:]”表示嘻笑,“:-D”表示非常高兴张嘴大笑,“:-!”表示不屑的笑,“I-)”表示眯眼笑,“I-D”表示呵呵笑,“I-P”表示捧腹大笑,“:-<”表示苦笑,“^_^”表示快乐的笑,“(-_-)”表示神秘的笑,等等。

2.3.2表示意义。相对于单纯表示表情的符号,此类符号网语的语义性更强,具有更鲜明的含义。如:“…_…”表示SOS求助;“(:<)”表示吹牛大王;“{:-}”表示中分的发型;“:-(*)”表示恶心,想吐;“:-P”表示吐舌头;“;-)”表示使眼色,抛媚眼;“:-o”表示哇塞,惊呆了;“*<|:-)”表示圣诞老人、圣诞快乐;“(^@^)”表示幸运小猪猪;“<@-@>”表示醉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表示扁脸,不高兴了等等。

2.3.3动画类。它依托于网络技术,多用能够表达人的各种感情的具有动画效果的图画来传递信息。有的是笑脸(抿嘴而笑、掩面而笑、开怀大笑、吐舌而笑等)、有的是手掌(竖起大拇指的、握手的、做剪子状的等),这些图形,多具有动画效果,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夹杂于文字中间,很多难以存活于word文档。它们虽然不是文字,却传达着文字的信息,阅读这基本可以依据生活常识不假思索判断出对方的意思是什么。

2.4新造类此类网语是伴随着网络为大众提供的聊天室、BBS等交流方式而派生出来的,多有借义的倾向。如“拍砖”(发表不同见解)、“造砖”(认真精心地写)、“东东”(一切东西)、“伊妹儿”(电子邮件)、“美眉”(妹妹、美女)、“写手”(网络文学的作者)、“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等。这类词语读来别有意趣,已经有不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在传统媒体崭露头角,流行范围比较广。新造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传神的部分。新词新语已成为网络语言的标识,网络交流中不会使用则会被认为是“菜鸟”和“爬虫”。

2.5语气类语气类用语在网络交流中颇受青睐,使用频率相当高。“嘻嘻”、“哈哈”、“呵呵”、“嘿嘿”、“哎哎哎”、“啊”等多可用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或嘲讽,或欣喜,或冷眼,或敷衍,或顾左右而言他,在具体语境中均有独特的妙处。

2.6网名类在网络交流中,比如聊天、留言、网文作者等处的署名,是一方别致的风景。网名就是网民在网络交流中的昵称,不用网名而以真实姓名上网的人几乎没有。为了使自己的网名吸引眼球,网民们大都挖空心思,以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一般来讲,网名有这样几种命名方法:一是从古代名文名诗名词名曲中选用,如才下眉头、司马青衫、萱草、风中玖瑰、上胘月、寂寞含羞草等,这类网名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二是借用武侠、言情小说或影视剧、历史名人的人名或某种说法,如花木兰、老顽童、降龙十八掌等,这类网名同样显示了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功底。三是把前两者混用,如独孤寻欢、诸葛小龙女等。四是装嫩,如虫虫、冰儿、芳芳。这类网语多流行于未成年人当中,显示出一定的童心稚趣。五是用成语、词语或俗语,如次品、才高八斗等、烟消云散、顺其自然。六是用事物命名,如白云、石头、茶菊、流星雨等。七是名字越怪越好或幽默诙谐的,如臭屁、凉拌苦瓜、伤心地铁、死活不嫁、白煤、帅得发呆、加冰的热咖啡、砸锅卖铁来上网、春风吹乱了我的光头等。八是不文明型,如我是你爸爸、性感男人、给我一夜情等。九是用表达一定意义的句子来命名,如气得胃疼、我的帅把你吓坏等。十是混搭型,如如用数字、标点、符号、自造词语、使用繁体字、汉语拼音、外文等互相搭配的。如谍儿tang78、green2956、/aiq鈊鋅/aiq、~*缘*~、"ωǒ討厭ヤ等。

总之,网名的命名方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究其命名心理,有的是表明自己的喜好,有的是表明自己的理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另类,彰显个性,在网络中赢得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冲击波.北京科技报网络周刊2001.7.6.

[2]张莉.网络带来语体变化.北京科技报网络周刊2001.8.24.

[3]中国社科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北京日报200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