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内科护理的急救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心内科护理的急救知识

陈海艳

伊春市第一医院黑龙江伊春市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内科急救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这一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的作用。结果:经过急救与护理的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急救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心内科的疾病一般具有突发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如何提高临床的急救与护理水平就成了我们关注的话题。根据多年来对心内科的护理与救治工作,在总结一年来的案例,我们做出如下的总结介绍:

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的心内科疾病患者8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9±7.6)岁。其中,心绞痛30例,高血压25例,心力衰竭18例,心肌梗死9例。

2急救与护理方法

接到危重病人,立即通知医生,准确记录病人入院时间及发病时间,按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进行抢救。若一旦发现猝死病人,应迅速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严禁搬动,立即进行CPR,并紧急呼救,请求帮助。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必要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抢救,抢救过程中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分秒必争。

2.1建立静脉通道,给药

危重病人病情进展快,使用药物复杂,静脉给药频率高,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非常关键、必要,只有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才能及时准确用药。应该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为医嘱的实施和患者的抢救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更体现了急救技能在心内科中的重要意义。遇到危重病人我们一般在其同一侧上、下肢各保留1个静脉留置针,另一上肢用于测量血压,抢救时输液管道至少接2个以上三通备用,以方便多渠道的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

2.2监护

对所有危重病人进行持续的监护仪监护。危重病人的抢救是争分夺秒的,而且病人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的监测就尤为重要。临床接诊时,首先应观测血压变化,因血压的高低可提示有无休克的发生,血压下降,加之所观察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一旦诊断为室颤,应立即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对于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此我们临床遇到SpO2数值下降时,因全面分析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如及时观察患者口唇、甲床、末梢肤色、温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检查吸氧管有无分泌物堵塞,严密检查吸氧管有无漏气、阻塞,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

2.3日常护理

让病房内空气流通,控制好室内温湿度,预防交叉感染,给患者一个温馨的人性化护理环境。心内科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的情绪,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压力,使患者免疫力降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慰患者,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治疗能够更加顺利。另外,患者接受护理时,其身体会因为各类因素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治疗时,因为食欲不振导致了进食困难,为患者提供一些较软的食物,减少患者的咀嚼,少食多餐。

2.4结果

经过一系列急救护理和常规的日常护理的患者得到了更好地治疗效果。治愈率明显提高。

1.心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首先,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机构不断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及仪器。现代化先进设备及仪器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心内科患者大部分为年龄较高的老人,其自身肌体机能已经存于较差水平,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往往无法取得理想预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会存在一定难度。一些患者对心内科疾病不是很了解,所以会存在一些不安的心理,没能很好的配合护士的护理过程,此时护士没能和患者及时沟通,而是只关注对患者的病情护理,让患者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而且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其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与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不太相适应。而且护理人员往往忽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无法得到缓解。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导致护理差错发生。

2.加强急救护理的安全意识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我们应该加强对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心内科知识学习和进行护理实际操作培训,让年轻的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护理过程中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1]。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专业知识的讲座和交流会,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让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方法,开拓视野,这样才更有利于不断深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整体上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能力。其次我们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时刻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平和心态和温柔语气,积极与患者进行情况交流和语言沟通,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最后,应该加强护理过程的安全管理。在患者住院期间,要细心跟患者做好传教工作,告知患者需要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也要跟患者家属签署相关文件,避免以后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在患者出院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恢复的情况。在医院内,要做好全面的安全宣传工作,让患者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更好的治疗过程[2]。

结语:心内科的重症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所以护理时应时时注意,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要有快速处理的能力。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护理的急救中,为病人赢得黄金的抢救时间是最重要的。另外,在护理中要注意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病人的情况,以至于帮助他们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药,2011,32(10):17-19

[2]尹红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问题的发现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3,2(12):9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