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分析

赵蔚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方法:选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前来接受医治的小儿外科急腹症病人83名,随机组成观察组(47名)和对照组(36名),观察组实施具体的手术方法,而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治疗手段,分析手术前后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治愈情况,比较实施的治疗方案的治疗作用。结果:接受手术医治的小儿外科急腹症病人,其中有13名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通过后期的治疗观察均身体状况良好。通过对患者维持3周的治疗,可以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所有患者都表现出较好的状态,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讨论:治疗前需要对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针对不同的检查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外科急腹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外科急腹症;疗效;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51-02

前言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外科急腹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表现出发病快、易反复、病症多变等症状。如果患儿不能及时的入院治疗,将会为孩子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同时孩子家属也会为此感到焦虑和压力[1]。在患儿治疗过程中与成年人治疗有很大的不同,小儿容易乱动,医生如果检查不仔细或者疏忽大意,将会导致误诊或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严重的话威胁到小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选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前来接受医治的小儿外科急腹症病人83名,首先认真仔细地分析患儿的检查资料,依据其病情进行方案的制定,获得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前来接受医治的小儿外科急腹症病人83名,所有小儿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都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免出现未患有小儿外科急腹症的病人。观察组中男性26名,女性21名,年龄在2~14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5.9)岁,病程为7d~1个月,平均病程为(7.9±5.1)d。对照组中男性18名,女性18名,年龄在3~16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4.9)岁,病程为6d~1个月,平均病程为(6.7±3.7)d。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分析比较具有说服力。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小儿腹部有痛感、恶心呕吐;使用X射线和CT检查患有腹股沟疝气、急性阑尾炎;腹镜检查能够检测出患儿存在的异常症状;还要对能够引起小儿外科急腹症的其他疾病进行排除。

1.3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与其病情相对应的治疗手段。具体做法:急性阑尾炎实施手术切除的方式,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方式;对于腹股沟疝气的患儿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采用保守的治疗方式,对需要缝合的病人进行局部手术治疗。准确记录观察组患儿的治疗进展,为治疗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患儿的术后状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保证患儿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1.4临床观察症状

小儿外科急腹症病人主要表现出腹部疼痛、呕吐、腹泻。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症状为腹部按压是否痛苦、走路是否疼痛、静卧是否有痛感等,检测的身体指标有CT、彩超、血检、尿常规等。

1.5治疗效果评定

治疗后症状消退,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实验检测均达到正常水准,认为治疗效果为痊愈;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实验室检测单显示基本正常,认为治疗效果为显效;治疗后症状减轻,各项身体机能指标检查水平超过50%,认为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认为治疗效果为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效率+显效效率+有效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本文运用统计学相关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用(x-±s)显示,用t检验比较,应用χ2及(n%)分析,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测值和患儿口述的症状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记录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小儿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是发病快,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患儿常常遭受着很多疼痛,身体上的不舒服也会引起患儿心理上的恐惧,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患儿的生命受到威胁。在医生询问病情的时候,小儿外科急腹症患儿会因为疼痛身体乱动,哭闹,不能正确的表达病情,这样往往会导致医生判断出错,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对于小儿外科急腹症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期间,时刻观察患儿的病症变化[2],进行实验检测和询问患儿的身体状况。另外在进行手术之前,要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疗效。

利用手术治疗方案,有13名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通过后期的护理观察均身体状况达到良好状态。进行保守治疗的非手术治疗的患儿身体也恢复良好。从治疗效果情况和伤口面积恢复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效率最为明显,观察组患者伤口恢复面积较快,3周后基本达到完全恢复。

总之,所有患病小儿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查,认真仔细地分析患儿的检查资料,根据检查情况和患儿表现出来的症状,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小儿外科急腹症患儿实施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这样一来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值得广大医疗团队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毕力格巴特尔.急腹症患者的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J].农家科技旬刊,2016(2).

[2]李小林,任大宏.常见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J].医药,2016(4):00241-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