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养蚕技术的探究

/ 2

关于高效养蚕技术的探究

单洪君

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养蚕技术的好坏与蚕农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想要在促进蚕桑生产基地的发展,就需要对传统的养蚕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做好高效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养蚕的质量和效率。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养蚕生产要求,采用针对性的养蚕技术,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影响养蚕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养蚕的过程要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实现科学饲养,保证蚕的质量和产量。

一、高效养蚕技术

1、优选蚕桑品种

想要实现高效养蚕,首先要保证蚕桑的品种,桑树的质量和家蚕的质量符合要求,才能保证少发病,提升蚕的质量。养蚕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桑树和蚕的品种,保证蚕在生长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环境,这是提高蚕质量和产量的基础。

2、把好桑叶质量关

桑叶的好坏对蚕的体质和生长情况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保证桑叶的质量避免蚕生病的重要途径,根据蚕的不同生长阶段,要选择不同的桑叶:

(1)小蚕桑叶标准:1、2龄蚕要求,按用叶标准适熟偏嫩的原则采叶,3龄按用叶标准采摘适熟叶。每次采摘的桑叶要求做到老嫩一致、叶色一致、叶位一致、大小一致、品种一致、无病虫害。

(2)大蚕用叶标准:采摘成熟叶,不采嫩叶,病虫危害严重的桑叶。

(3)做好桑叶的采摘、运输、贮藏工作,确保桑叶新鲜、不发热、不萎蔫、不变质。

3、调节好温度、湿度、气流、光线

认真按照各龄蚕的要求,调节好温度、湿度、气流、光线。1龄要求湿度27~28℃,干湿差0.5℃,光线均匀偏暗,早晚给桑叶开门窗换气,每次10min左右;2龄蚕温度26~27℃,干湿差0.5℃,光线均匀偏暗,早晚给桑叶开门窗换气10min左右;3龄蚕温度25~26℃,干湿差2℃,光线均匀偏暗,适当开放门窗进行换气,白天可开半窗;4龄、5龄温度22~24℃,干湿差3~4℃,开门开窗饲养。

4、严格消毒防病

在养蚕的过程中,消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想要避免疾病的发生,就需要在养蚕的全过程中做好每个环节的消毒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蚕的高产。

(1)在开始养蚕之前对养蚕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一般都在养蚕的一个星期之前,对使用器具、养蚕室和周围空间进行消毒,先进行打扫,然后清洗,最后进行消毒,保证每个区域的干净卫生。

(2)在养殖的过程中,也需要对蚕体进行消毒工作,对于小蚕,每次给桑叶的时候都要进行一次消毒,大蚕需要在每天早上进行一次消毒;每次清理过后,都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地面等进行消毒;小蚕阶段,每一个生长阶段过后都需要进行消毒,大蚕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蚕的生长环境进行消毒。

(3)每一批次养蚕结束后,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保证养蚕室的干净整洁,另外对所有的工具都要进行全面消毒。

5、规范操作技术

(1)扩座匀座。①小蚕饲养每次给桑前进行扩座、匀座;②大蚕饲养每日早上给桑前进行扩座、匀座;③扩座、匀座要求动作要轻、不伤蚕。

(2)除沙。①小蚕饲养,1龄不除沙,2龄进行起除沙、眠除沙,3龄进行起除沙、中除沙、眠除沙。②大蚕饲养每2d除1次沙。③除沙要求:动作要轻,不伤蚕;小蚕期尽量不丢蚕,大蚕期淘汰病蚕,弱小蚕。

(3)给桑。定时定量给桑,小蚕1日2次,大蚕1日3次;做到1撒、2匀、3补。

6、蚕病综合防治工作

蚕病对蚕的质量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想要避免蚕病的发生,就一定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对病源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蚕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情况,要重视蚕养殖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消毒工作,为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二,进行科学的饲养,根据蚕的生长习性,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饲养,增强蚕的抵抗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①进行合理布局,结合蚕桑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对蚕的数量和生长空间进行科学的调整,让蚕可以健康生长;②选择优良品种,从上文可以了解到蚕的品种关系着蚕的生长质量,只有选择适宜的品种,才能保证蚕的质量;③要对不同阶段蚕的生长习性进行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饲养;④还要保证桑叶的质量,这是蚕生长过程中的关键;⑤避免蚕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中毒的情况,要做好饲养期间的管理工作;⑥如果出现蚕病情况,要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

第三,蚕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蚕病要及时发现,了解蚕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①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生蚕病要能提前看出征兆,要观察蚕的睡眠状态和蚕沙状态,进行科学的判断。②在进行疾病的诊断时,可以用肉眼进行鉴定,也可以通过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辨别。③了解蚕的发病原因,合理用药,避免蚕病出现蔓延的情况。

二、提高高效养蚕技术应用效果的对策

1、加快新技术及其配套的研发

要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必须加快技术革新,加大对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的研发,形成从蚕种催青、桑园管理、家蚕饲养一直到上蔟采茧全程省力化技术体系。同时要加大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的研发。要选育与之相适应的桑蚕新品种。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新型消毒药品研发,提高防治效果,保障蚕作安全。

2、转变现行生产方式

一是培植蚕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成立专业服务队,解决一家一户做不好、做不了的事。二是建立家庭农场,鼓励经营能力强、养蚕技术好的大户,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头组建家庭蚕桑农场。三是以家庭为单位成立联合组织,互通互助。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有利于蚕桑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大型机具。

3、改革现行的饲养形式

一是要改现在的家庭饲养为工厂化饲养;二是要改现在的桑叶饲养为人工饲料和桑叶相结合或全龄人工饲料育的饲养形式;三是要彻底改变桑园的种植形式和桑叶的收获方式,变嫁接桑为杂交桑,变人工收获为机械收获。

结语:农村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生产途径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蚕桑产业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工饲养蚕越来越多,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蚕种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对微粒子病进行预防,还可以对工业产生的废气和农业使用的农药污染进行防治,生产优势较为明显。蚕茧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季节上的限制,所以采用高效养蚕技术,对蚕进行科学的饲养,提高蚕的质量和产量,对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加强高效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韦芳梅.关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9):27.

[2]何镜新.高效养蚕技术的探索与应用[J].广东蚕业,2016,5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