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小学继教学习积极性策略初探

/ 2

教师中小学继教学习积极性策略初探

晏德菊

贵州省福泉市实验学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审美与表达等多个方面。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应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的同时应注意自身的继续教育,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一起成长,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

一、与时俱进的继续教育内容

传统的继续教育内容重点在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没帮助。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可以根据教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等。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应针对教师在教学上反馈的问题,体现对美术教师内在素养的培育与外化知识技能更新转化的需求来进行及时地更新,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可以把反思性、探究性、互动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内容作为选修课添加进去,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为其教学活动多提供些帮助。

二、结合教师的发展需要

不管是什么学习我们都应该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必须结合成年人的特点进行培训,要体现教学实施者――教师这一主体,教学内容必须要联系教师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际问题,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要尽量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所讲的内容应该是教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即校本问题,他们急需的、感兴趣的、能解决由新理论到行为转变的、能尽快提高教学能力的、能提升科研能力的知识等。培训者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的教学中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除了通过座谈、问卷的方式外,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作品分析了解他们的问题和真实的需要。培训者可通过阅读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案和研究的成果或说课教案等来了解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补充的知识,应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会反映在教案和作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培训效率。

三、注意尊重教师的经验

职后培训解决的不主要是从业者在进入教师岗位时,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如何根据校内外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新和适应新的变化。培训中教师的丰富经验为其掌握新知识提供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学习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教师丰富的个体化的经验是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运用的资源。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经验。尊重教师的经验,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个体的价值,这是教师培训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培训必须考虑各个教师的个性化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与不同经验教师进行个体的交流、对话等,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引导他们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解释。

四、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观察学习是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等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合性表征,并能由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研究表明,榜样的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个体的观察学习。这些主客观条件的相似,可以给观察者提供一种可接近感,不致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培训时我们应注意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习和保持榜样的行为,并为他们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我们可先进行培训者的培训,即先对中小学专家型的优秀教师进行培训。专家型的教师,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领会较快,积极性高、责任感强。善于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际。他们来自教师群体,与教师的地位平等,与其他教师做着同样的工作,易成为同伴观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思想、行为容易被接受。新手教师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与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五、提高教师的自主选择性

教师培训券制度是教育券制度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一种新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几个地区正在试行这种制度,教师培训券制度就是将教师培训经费以券的形式发给教师,由教师持券自主选择培训机构,而不是将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培训学校。在这种培训制度下,教师对培训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能够激起培训学校的竞争意识,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师培训制度带来的弊端,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绩效,利用培训券制度可满足教师对知识、技能等的不同需要和经验,增强对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的选择性。教师们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主动性易于发挥。这种培训模式在一些地方取到了一定是效果。但这种培训模式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培训机构应较多和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针对性强,培训后培训机构必须给教师一定的培训效果评价等,所以只能是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实施然后再加以推广。

总之,职后教师的有效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重要方面,很多更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以进一步地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坤.新课程视阈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J].大家,2010,23(12):89-90.[2]石妙春.浅析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中的生长性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34(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