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病的成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病的成效分析

许云华

许云华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重庆404100)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病的成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慢性病患者3126例为对照组,未实施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慢性病患者3259例为观察组,实施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比较两组成效。结果:观察组慢性病知晓率、慢性病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盐饮食所占比例、活动不足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病的成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平台;慢性病;成效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378-02

EffectivenessanalysisofinformationtechnologyplatforminchronicdiseasemanagementXuYunhua

Preventionandhealthsection,CentralHospitalofSanxia,Chongqing,40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effectivenessofinformationtechnologyplatforminchronicdiseasemanagement.Methods3126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wereselectedinhospitalfromJanuary2013toDecember2013ascontrolgroup,whodidnotreceiveinformationtechnologyplatformmanagement.3259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wereselectedin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December2014asobservationgroup,whoreceivedinformationtechnologyplatformmanagement.Effectivenesswas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Chronicdiseaseawarenessrate,chronicdiseasecontrolrate,patientsatisfactionin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controlgroup(P<0.05).Proportionofhighsaltdietandunderactivityin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nformationtechnologyplatformhassignificanteffectinchronicdiseasemanagement,whichisworthpopularizing.

【Keywords】Informationtechnologyplatform;Chronicdisease;Effectiveness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使得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成为了公众面临的常见疾病[1-2],也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控制慢性病并改善患者预后,成为了临床热点话题。此次研究对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慢性病患者3259例,实施了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慢性病患者3126例为对照组,年龄为36~72岁,平均年龄为61.4±8.9岁,性别:男1789例、女1377例。病症:高血压1987例、糖尿病1139例。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慢性病患者3259例为观察组,年龄为35~73岁,平均年龄为61.7±7.6岁,性别:男1857例、女1402例。病症:高血压2031例、糖尿病1228例。高血压均符合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糖尿病均符合《内科学》的诊断标准[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内容如下:⑴软件平台。建立信息化技术平台,要涉及全科诊疗、健康体检、常规体检、健康教育、疾病防控、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实施诊疗和康复全过程服务,具备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功能。⑵完善健康档案。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整理完善患者的健康档案,包括健康信息、患病史、就医治疗情况,实现慢性病管理系统化、精细化、互动化。⑶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实施全程管理,可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查阅电子病历、体检报告、随访信息、管理内容实现一站式服务,确保工作流程信息化。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慢性病知晓率、慢性病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盐饮食所占比例、活动不足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病[5-6],也是此次研究对象的入选病症。在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由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的背景下,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医学服务理念的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应该共同服务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因而建立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整合平台是有必要的。

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了信息化与慢性病的有效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系统,为未来慢性病信息管理指明了方向。通过信息化管理,医院可以整合有效的信息,把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资源良好结合,构建服务平台,能够对慢性病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摆脱了纸质随访的弊端,还能避免考核监督内容,在随访时,可以由责任医师进行调用患者相关的就诊信息,能够及时掌握患者既往的就诊信息和健康状况,对患者的临床用药和健康问题实施现场指导,这将有助于提高慢性病工作管理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慢性病知晓率(97.8)、慢性病控制率(89.2)、患者满意度(9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0)、(68.9)、(63.5),高盐饮食所占比例(13.3)、活动不足所占比例(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7)、(13.3),说明信息化技术平台管理慢性病的成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例如高盐饮食、活动不足,都将有助于提高慢性病控制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肯定,值得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样本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贾丽娜,袁平,庄海林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361-1364.

[2]刘晓玲.老年慢性病社区化管理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71-457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郑筱萸,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8.

[5]高超,郭岸英,刘盼盼等.慢性病保健模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921-924.

[6]王继伟,徐望红,付朝伟等.我国慢性病防治成功案例——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分析及启示[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