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级诊疗运行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县级分级诊疗运行模式探索

铁崇留徐正凭李国俊李文耀王云荣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5200)

【摘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降低医疗卫生的费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文对寻甸县分级诊疗体系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关键词】县级分级诊疗;运行模式;医疗救援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249-01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帮助百姓在基层实现首诊初检、随访、复诊、分诊、慢病管理、用药管理等服务项目。

1.县级分级诊疗的现状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62年历史,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县内唯一所集医疗、公卫、科研、医学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寻甸县120急救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爱婴医院、寻甸县微创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定点医院。医院拥有1.5T磁共振、16层螺旋CT,进口DR、进口彩超、进口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高精尖医疗设备50台(件),先进的仪器设备,硬件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居少数民族县级医疗单位先进行列。目前本院是昆明市延安医院的对口扶持医院、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结为友好合作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为帮扶合作医院,相关科室与延安医院对应科室结为友好科室;在延安医院的帮扶下、骨科、妇产科、眼科、影像医学科服务能力得到迅猛提升。开通了远程可视医疗工程,与全国各大医院建立了远程网络会诊平台,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诊疗水平,更好的方便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2.县级分级诊疗的运行模式

2.1建立院前急救的物联网系统

基于可远程移动化的医疗急救设备、多媒体的信息化系统,通过3G移动物联网技术,借助急救车中的远程医疗急救设备、远程多功能急救箱、视频技术,将现场急救与120急救中心和急救接诊三甲医院、县级医院、社区乡镇村级医院、远程专家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融合,建立全新的现代远程院前急救医疗物联网救护系统。将120中心的车辆人员指挥调度、急救数据综合管理、远程视频音频GPS定位的集中监控管理、多维度生命信息的远程实时采集监测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在急救的快速反应和有效救治2个重要环节发挥关键性作用,提高救治生存率。

2.2建立县级急救和分级诊疗的集成系统

以急救和分级诊疗数据为核心,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省、市、县、乡、村分级诊疗基础数据采集、远程会诊系统以及慢病管理系统与院前急救指挥调度、急救数据采集管理、生命信息中央监护、多媒体视音频集中监控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一个全新的“县级急救和分级诊疗集成系统”。系统包括县级医院内部中心系统、院内科室子系统、上级医院子系统、乡镇卫生院子系统、慢病区域协同化医疗管理子系统,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医院HIS系统网络,可以接受临床电子申请单、结果上传,临床医生可以调阅各种报告。改变了传统检查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构建病人分级诊疗信息的电子病历奠定了基础

2.3建立全县急救和分级诊疗的一体化平台

打破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壁垒,形成区域协同化医疗体系联合体,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2.4医院要负责对各下级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寻甸县人民医院负责对分级诊疗体系联合体内各下级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规范化免费培训,实行各科专家每天轮流坐诊、查房制度,每周还可参加核心医院的病例讨论。逐步建立基层医师参与核心医院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师在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分级诊疗体系联合体内学科间实行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和教学,推动资源共享。

3.结语

实现优质医疗技术通过网络和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下沉至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电、血压、血氧等数据可实时上传至县医院,乡镇卫生室可通过网络与县医院进行视频会诊共享患者信息。

通过项目实施,寻甸县人民医院将初步纳入国家互联网医院体系,成为该县的远程会诊中心、心电监测中心、影像数据中心及慢病管理中心。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及工作效率的同时,将医院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率,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使日门诊量提升、急诊接诊率的提高、医院病房延伸、手术人数增加、保证复诊、随访及慢病管理得到切实执行。

项目通过急救云服务数据中心、分级诊疗数据中心为核心,利用系列无线远程IT物联网技术以及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将院外县乡、村分级诊疗一体化基础数据采集、远程会诊系统,以及慢性病管理系统与院前急救指挥调度、急救数据采集管理、生命信息中央监护多媒体视音频集中监控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构建成为一个全新的“分级诊疗和急救医疗”物联网一体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玉娟.分级诊疗的国际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借鉴[J].特区经济,2018(11):111-113.

[2]梁涛,廖春丽,杨立倩,等.互联网+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1):66-69.

[3]孔小庆.以强基层为重点推进医疗集团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J].当代医学,2018,24(3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