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基础教育创新理念张坚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电工基础教育创新理念张坚刚

张坚刚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山西平遥031100

摘要: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全方位实施创新教育,对教学内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育;创新

1引言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创新。电工基础教育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创新教育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创新要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电工基础》绪论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职业的挑战将更加复杂多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职专生要有关注自身未来前途命运发展的危机感,从而增强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教育学生要胸怀爱国之志,增强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紧迫感。列举本校优秀毕业生的自主成才的具体事例,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创业成才的自信心。

3教学管理创新要利用实验法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要想引起学生的兴趣,离不开实验。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课堂上才会充满生机和激情,学生学习的效果才会得到很大提高。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注重实践教学的策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抽象的理论和文字放到实际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制作热情,并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电路三种工作状态是《电工基础》的开篇内容之一,是电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教学中,如果采用逐图说明,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如何简化这一难点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串联一个白炽灯电路(需要两个灯泡),先让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也就是两个灯都正常发光,同时,让学生把两灯泡两端电压及电路中电流测量一下。然后,让学生用一根导线将其中一只小灯泡短接,学生会发现被短接的灯泡不亮了,为什么呢?因为它被短路了,再把两灯泡两端电压及电路中电流测量一下。最后,让学生断开电路中任意一根导线,学生会发现灯都不亮了,为什么呢?因为电路被断路了,再把两灯泡两端电压及电路中电流测量一下。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讨论并总结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概念以及三种状态下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这样,学生对电路三种工作状态就有了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4教学创新管理要加强安全教育

《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直流电路知识、交流电路知识、动态电路知识、磁路知识等。这些知识有的比较形象、有的比较抽象。但不管如何,教师都应利用这些知识的传授适时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同时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为实际操作服务。如果学生只知理论不会动手,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而实践训练有可能涉及许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譬如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可能要蹬高安装,涉及爬梯、站立高处、安装、拉线、接线等环节。每一环节都要仔细、都要小心、都要认真,每一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训练,在实习前要讲清操作要领,强调安全操作,注意操作问题,做好操作示范,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念上树立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问题,清醒认识电工实习时时都有危险的可能,预防第一,高度重视。如《电工基础》运用安全用电知识解释供电系统的安装一节,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保护接地,什么是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为什么中性线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保护接地。为什么中性线接地的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保护接零。这两种保护措施为什么不能混用。为什么在中性接地的保护接零系统中,为了使用电更加安全可靠,可对中性线采用重复接地措施等。在这些知识的讲解中,应渗透安全用电、安全安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如果接错其后果不堪设想。

5教学创新管理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凸显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作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过程,大胆应用所学的原理和知识提出各种创新设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例如: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让同学们写出各自的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学生是最感兴趣的,若实验成功,同学们会体会到创新劳动的喜悦,体会到思维创造所带来的快乐,若实验结果误差太大,或者实验失败,同学们会去查找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主动分析、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这种设计性实验方式,不仅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宽松的探索平台,同时使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得到提高。同时要注重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竞争意识的培养。课堂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是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敢于竞争的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通过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实验过程及单元小测这些教学环节中,应用团队竞争合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感情,在竞争中凝聚团队精神。团队竞争合作的意识引入课堂,不仅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友谊,而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6教学管理要进行教学评价创新

创新课题布置后,引导学生运用大脑风暴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所欲言,敢于创新。对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但肯定的方式值得推敲。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论证自己的设想,这样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激起在创造的意思。对于不合理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比如:运用概念、原理来分析推理实现学生的“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结果。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邢燕飞.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素质.教坛聚焦,2011(5):56.

[2]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8,(1)。

[3]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构建.教育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