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微调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6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颈椎牵引微调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60例临床观察

龙鑫

龙鑫(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二病区650021)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142-02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微调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环枢关节半脱位经X线诊断和分型明确患者,运用颈椎牵引微调法治疗。结果痊愈:46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63.9%,有效率达100%。结论颈椎牵引微调法能够针对性整复环枢关节半脱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摘要】颈椎牵引微调法环枢关节半脱位

环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解剖位置移位超过生理限制范围而不能自行复位,引起环枢关节紊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刺激颈神经、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引起以颈项疼痛、头晕和关节运动障碍为主,伴头痛、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环枢关节半脱位临床中常用牵引和推拿整复治疗,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并根据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分型和整复手法的研究,创新设计一套针对环枢关节半脱位各型治疗的“颈椎牵引微调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共治疗经X线确诊为环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60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52岁;病程1天~6年,平均2.4年。56例患者均有颈枕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视物不清、耳鸣、恶心、心悸、失眠等症状。23例患者有头痛或偏头痛。11例患者有恶心、心慌、心悸、失眠、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主要体征:(1)颈活动受限(以旋转或前屈功能受限为主)或头向一侧倾斜;(2)C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C2棘突偏歪;(3)局部压痛;(4)头面部歪斜,颈肌痉挛。

1.2分型与X线诊断:环枢关节半脱位根据环枢椎位置的改变不同,临床一般分为5型:

(1)环枢关节侧移半脱位:环齿关节侧间隙左右不等宽,差距大于1.5mm以上;环枢外侧关节序列侧间隙窄侧呈阶梯状与宽侧呈反阶梯状。

(2)环枢关节前移半脱位:侧位片示环齿前间隙呈明显“V”字形,夹角大于17°,间距成人超过3mm,儿童超过4mm,环椎后结节与其下诸椎体棘突前缘的弧线不连续。

(3)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枢椎棘突偏离齿状突轴线,方向与齿状突相反,环齿关节侧间隙左右不对称,环椎侧块投影不一致,向前移位较著的一侧侧块与枢椎骑叠。

(4)环枢关节后仰半脱位:侧位片示环齿前间隙呈C2棘突与枕骨或环椎后结节的间隙明显变窄。

(5)环枢关节双相半脱位(混合型):环枢关节半脱位若同时有以上两型或两型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环枢关节双相半脱位。

1.3治疗方法:先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以一指禅推法、按揉作用于风池穴、枕后小肌群及两侧与寰枢椎相连接肌肉,约5~7min,然后根据环枢关节半脱位分型,采用颈椎牵引微调法针对性复位治疗。牵引采用坐位颈颌牵引,重量一般设为体重的10%,时间为15~20分钟;牵引的角度一般保持端坐位为宜,对环枢关节后仰半脱位可采用前倾位(15~20°),对环枢关节前移半脱位可采用后倾位(15~20°)。微调法:①环枢关节侧移半脱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一手大拇指顶于侧移环椎横突处,向对侧用力,另一手用掌扶托于患者另一侧下颌,手指向上,两手相对用力,侧屈顶推,闪动2-3次。②环枢关节前移半脱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两大拇指重叠按于枢椎棘突或分别按于枢椎横突后结节,向前用力,闪动2-3次。③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一手大拇指顶于患者环椎后旋凸起的横突后侧向前用力,另一手托住患者对侧下颌,两手配合用力,使患者头向复正方向旋转,反复2-3次。④环枢关节后仰半脱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两手大拇指对称顶于环椎横突后侧,两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端提并使患者头屈伸2-3次。

每天治疗一次,每次15~20分钟,每周5次,10次一疗程。以上关节复位的标准是症状好转、消除,触诊颈椎横突、小关节对位正常,切勿追求响声,以避免发生损伤。

1.4疗效评定痊愈:颈项疼痛、眩晕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X片示环枢关节解剖位置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发作。显效:颈项疼痛、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基本正常,长时间劳累或颈部活动不当时诱发轻微头晕,可坚持日常工作,X片示环枢关节解剖位置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症状症状减轻或消失,但颈部稍大幅度活动再次诱发头晕,对生活工作有影响,X片示环枢关节解剖位置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X片示环枢关节解剖位置无改善。

2结果

治疗后经3个月随访和X线摄片复查,痊愈39例(占65%),显效16例(占26.7%),好转5例(占8.3%),无效0例。

3讨论

3.1寰枢椎的解剖特点寰枢椎位置重要,结构特殊,寰枢关节是颈椎体间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1],颈部肌肉运动不协调、用力不当或坐卧姿势不良,均可导致环枢椎位移而出环枢关节半脱位。寰椎横突长而枢椎棘突大,为有选择性地按压棘突或横突以整复环枢关节半脱位提供了解剖结构基础,是本病手法整复治疗重要的体表标志和着力点。

3.2环枢关节结构及生物力学的特点使其容易发生环枢关节半脱位,解剖上与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关系密切,椎动脉自环椎横突孔穿出后,绕过环椎侧块后方,跨过环椎后弓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骨,此段椎动脉走行复杂,弯曲较多,颈部交感神经分布相当广泛而又复杂,颈上神经节位于第2颈椎横突前方,易受环枢关节半脱位或炎症刺激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环枢关节半脱位与眩晕发作密切相关,龙层花等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上颈椎错位引发[2]。

3.3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颈椎X线平片是本病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以关节移位为主要的X线表现特征,对确诊及分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并为手法整复提供了直观、可靠的病理形态学基础,也为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X线检查还可以排除诸如先天性发育异常、肿瘤、结核以及骨折等不宜作手法整复的病变,但仍然不能取代缜密的临床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颈椎牵引微调法以现行颈椎牵引、整复、微调等手法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进行革新形成的一套针对性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的手法。具有稳准、轻巧、针对性强、无痛、安全、有效等特点。通过触诊结合X线片明确诊断及分型,并根据分型得出的半脱位方式选择相对应手法,手法操作严格按照上述规范要求,避免了盲目扳颈带来的危险性,具有规范化、针对性强、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金玉,李恒彬,刘长路.儿童寰枢椎半脱位56例诊治与分析.颈腰痛杂志,2007,28(3):229.

[2]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1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