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流变结果异常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流变结果异常分析

李喜红

李喜红(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11-02

【摘要】目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纤维蛋白原(Fg)与血流变结果异常分析,去探索其与“中风”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8例异常及64例正常人进行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血流变检测,然后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异常组中,其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除公认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可引起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外,还与血粘度异常有关。故临床诊断应根据多项指标去探索“中风”的存在。正确认识血液流变性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流变中风

随着年龄增长,血液黏度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由粗粮型向副食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易使人肥胖,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致使血黏度增高,影响血液的流速。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文对78例患者进行了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流变的检测,以探究其与中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78例系我院门诊与住院病人,年龄32-68岁,平均50岁。经临床检查确诊其中冠心病17例,脑动脉硬化11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3例,脑梗塞15例,心肌梗塞12例。健康对照组64人系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0人,女34人;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48岁,心肺、肝功检查均正常。

1.2方法与仪器所有检测对象均在空腹12h以上采集静脉血液,并且在采血前三天均停用具有溶栓抗凝作用的药物、降脂药物,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采用酶法,所用仪器为南京英诺华D3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实验结果

各组人群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血流变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TG、TC及血流变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果见表1。

表1两组血清血脂及血流变结果比较

3讨论与分析

本文报道的六种疾病,其中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细胞比容、血沉、甘油三脂、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这些疾病,除公认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可引起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外,还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故临床诊断应根据多项指标去探索“中风”的存在。正确认识血液流变性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由粗粮型向副食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易使人肥胖,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致使血黏度增高,影响血液的流速。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适量的水,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可以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定期检查血流变,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及预测病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晓妮,乔丽华.200例高脂血症,20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测定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15).

[2]李永莲.中华医学会.河南省临床医学检验学术汇编.

[3]杨淑敏.冠心病人血脂成份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7):912.

[4]陈文彬主编.诊断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