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课堂,让学生爱上体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立足有效课堂,让学生爱上体育

孙侃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孙侃

摘要:如今,人们对自我身体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也逐渐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初中体育课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的培养等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课程对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和个人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加强初中生身体锻炼的同时,还会对其意志品质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也被人们重视。当前教学过程中,受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积极探究更科学的教学模式。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是基础,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真正吃透、理解教材,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依据,传统教学目标大多存在模糊随意化、缺乏合理化、科学化的弊端,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的“弹性化”,陈述的目标应力求精确、具体,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可观察的初级行为目标和技能目标,可以从“对象→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做到什么程度”模式化加以陈述,如“学生练习跳短绳时,在30秒钟内能跳30到50次”。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为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第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注意教材的兴趣化和游戏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这时应注意选择游戏内容时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为主教材内容做好铺垫,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需结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因材施教。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其侧重点应放在其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的形式,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建议有选择性的采用游戏法教学、比赛竞争法教学、差别法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等。如教学耐久跑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的队形可以多变,采取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校园定向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采取恰当的分层分组教学,并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基本达到技术学习要求,并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使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形成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如可灵活运用场地、器材布置,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如利用球类区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进行练习,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利用纵横交叉的跑道激发学生的求练欲。另外,教师应转变角色,优化教学艺术,担当起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注重师生交流活动,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和完整,改进课堂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加强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有效练习反馈

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一切发展的,但是它离不开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有效地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练习应穿插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同时,练习要富有方法性。体育课程中之所以增加了一项任务,就是因为体育课从事的身体练习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技术又能掌握技能,并且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再次制定有效的练习方案。

六、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评价内容应包括对学生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体育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动态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评价作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分析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锻炼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足够重视体育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也重视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运动需求灵活地实施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找到自己的喜欢项目,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持续的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有个健康的身体,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精力好好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旦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能力,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的个性“闪光点”,才有可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立足有效课堂,让学生爱上体育,是我们时刻思考的话题,更是我们在四十五分钟实践的话题,我们不断所思、所行。

参考文献

[1]王艳超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刘强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07),92~93。

[3]谭鸿明浅析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1),210~211。

[4]黄宏波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3,2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