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可靠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可靠性

刘勇

(东莞市澳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125)

摘要:我国现在处于过渡发展的非常时期,电力系统及其设备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将电力系统和设备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应重视电力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可靠性

1导言

近年来,电力企业发展快速,这与电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密切联系。在电能供应过程中,难免出现电力设备故障。而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电力设备作为主要的组成设施,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电力能源的供应。电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如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电力企业将无法正常供电,使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为此,在电力设备管理工作中,维修工作不可忽视。

2相关概念

2.1电力系统

电力行业的工作是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的工作。从开始设计规划一直到着手建设,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与调整。系统不完善也就意味着在用电的过程中并不能最大化地提升工作效率,无法解决在用电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编程系统程序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2.2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即电力系统运行的载体,即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等,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及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的大型机械设备。通过线路对电压进行调试与修正,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要进行一定的判断,及时解决问题。

2.3电力可靠性

电力可靠性传输是指电力系统与设备按照标准的质量与数量对用户进行相对时间内的标准电量传输。充裕度是指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能够维持稳定的用电总量的能力。安全性是指电力设备与系统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保证整体不会出现状况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力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静态与动态条件下能够不中断地对用户进行供电的能力。可靠性是对电力系统与设备的优良程度进行判定的参考标准之一。

3可靠性基本内涵

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系统整体不会出现负载而造成整体崩溃,这在根本上保障了安全性与充裕度。互联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将不同地区的用电系统与设备用单独的系统进行连接与处理,如果有某个区域的系统与设备出现问题,其他系统能够很快进行替补。电力设计、实验以及生产过程的可靠性都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相对的研究与分析,为保证在设定的时间与条件下设备能够全面、高效利用。

4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措施分析

4.1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要降低电路设备故障的发生率,离不开电力设备管理工作。良好的电力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做好管理工作能有效缩短设备维修时间,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设备维护中,包含了众多的外部因素,例如,常见的设备清理、堵塞物清除、排污以及按时更换问题零部件等。这些工作一般比较繁琐,并且工作量大,主要是依靠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其他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在开展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对列表输出工作要给予重视,并且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系统分析,定期根据清单检查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

4.2运用好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设备维修中主要技术之一。近年来,继电保护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其在电力设备维护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因此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设备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一般情况下,维修人员采用继电保护技术时,首先进行信号回路、直流接地的诊断,查看其是否存在故障。如果存在故障,需要对电缆、相关装置进行检查,重点查看使用时间较长的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较大。在查看过程中,发现已经出现老化的设备,应立即进行更换。在直流电检查工作中,为了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直流电的电源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如果信号回路存在故障,一般考虑是指示灯、光耦出现问题,最佳处理方式就是更换元件。如果是控制回路存在故障,则需要维修人员做全面的检修工作,电路应处于断开状态,查看指示灯的情况,接线是否出现错误以及回路操作的情况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电力维修工作影响到生产活动,为此,预防电力故障十分重要,预防故障首先要做到定期检查,定期对线路和设备主要元件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老化或问题现象,第一时间进行更换。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电力设备维修人员在检修工作当中,发现自动装置设备存在故障时,先确定具体故障出现的位置,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分析故障情况,对故障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接线图等资料,展开故障处理工作,进一步研究故障情况。如果是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确定故障的具体部位,此时,可进行下一步检查,对每一个装置设备做全面检查,将故障划分为一个范围之内进行检查工作过,必要时可以联合几个维修人员开展维修工作,相互研究,相互探讨,争取快速查出故障部位,采取对应措施处理。

4.3进一步完善维修方式

目前,在电力设备的维修上,常用的方法有日常维护、停机维护以及定期养护等方式,但是能将这3项工作落实到位的电力企业还是比较少。日常维护,主要针对的是在电力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部分设备由于运行时间长局部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周围的环境也会随之增加,此时,若是没有采取适合的降温措施,很可能影响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降温可以采取使用制冷剂或是周期性降温的方式。重点留意项圈的温度,因为项圈温度过高,电力设备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会受到威胁,极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可以采用变频器通风的方式降温,周围的环境要定期打扫、保持清洁,保证通风透气,便于散热。停机维修也是常用方式之一,并且该法效果显著。当电力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其停止运行进行检修,将维修的重点放在变频器、马达、互感器等部件[7]。例如,检查变频器时,先去变频器的电器开关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连接良好,然后确定其可靠性,在数据等方面是否存在错误现象,最后进行清洁打扫工作。在检查过程中,若是发现存在故障立刻采取措施处理。在维修过程中,注意维修技术的把握,抓住设备故障的类型、功能,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之后采取适合的维修技术进行维修。另外,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应巧妙使用互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为以下几类人员,即专门负责设备运行维护的维护人员、运营支持专家、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不同,在网络管理系统当中的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异。运营人员对网管系统具有使用权利,能够破权登入,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工作,大大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的工作效率。并且在网络系统当中,专业维修人员可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运用维护专家等可以为维修人员提供服务、解答维修人员的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等工作。

5结语

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第一决定要素,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是否能做到物质丰富、资源丰富。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正是提高生产力的正确途径之一。在电力的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数据等均是由电力自动化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王燕涛.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的经济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魏燕.电力设备可靠性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6):137-138.

[3]苏寅生.电力设备可靠性数据收集统计述评[J].南方电网技术,2015,9(03):94-99.

[4]鲁文军,陈远扬,刘觉民,胡海峰,陈小青.电力设备可靠性评估的RSS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0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