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

徐昕辉

(广州新海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9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室和后壁导联,每位患者3小时做1次心电图,共做3次。结果:100例患者中具有典型AMI改变63例,改变不典型的37例,Q波异常40例,ST-T改变67例,T波改变56例,R波异常34例。100例患者中有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前侧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对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必须及时做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无胸痛症状;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58-01

由于我国经济形势,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压力增大,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也趋向年轻化。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心肌急剧性严重的缺血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急剧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1],病程中多数AMI患者具有典型的胸痛表现(持续疼痛不缓解伴有大汗、濒死感)和心电图表现(异常Q波、ST-T改变),但约30%的AMI患者缺乏典型的胸痛表现,反而表现为胸外的异位性疼痛,同时有25%的AMI患者无典型的心电图特征[2]。因此,对于突然出现各种非胸部疼痛、心衰、心律失常、晕厥、上吐下泻等症状的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应尽早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测定,排除AMI的可能。本文对广州新海医院2018年2—9月期间在我院求医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提高无胸痛AMI诊断率。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9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急诊科或心内科,全为男性,均以各种其他不适症状前来就诊,以腹痛、恶心呕吐就诊者22例,以呼吸困难就诊者18例,以心悸就诊者45例,以牙痛、咽喉痛就诊者7例,以肩背痛就诊者8例,既往病史:高血压63例,糖尿病51例,陈旧性心梗32例,冠心病3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8.9)岁,均经确诊为AMI,均被接诊医师认为需要进一步留医观察。

1.2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采用经计量检测合格的心电图机(日本光电公司,ECG-9020K型,带有液晶屏幕可监控)描记静息12导联心电图,视情况必要时附加导联,每位患者3小时做1次心电图,共做3次,将描记的心电图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并安排心血管专科进一步诊治。对于异常心电图,一律加查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记物,有条件的可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3观察指标

异常心电图分类综合5项指标:病理性Q波、等位性Q波、ST-T异常、T波改变、R波异常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图形变化

100例患者中具有典型AMI改变63例,改变不典型的37例,Q波异常40例,ST-T改变67例,T波改变56例,R波异常34例。

2.2临床表现及诊断

100例患者中有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前侧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3.结论

AMI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所以早期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有重要意义[3]。在这些AMI患者中,胸痛往往是首发症状,但有部分无胸痛患者可产生异位性疼痛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下颌痛、牙痛、咽痛、肩背痛,产生原因是心肌缺血后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交感神经传人纤维,然后沿传入神经进入大脑中枢,产生痛觉,痛觉沿传出神经可传导至颈2-胸10水平任何部位,这些部位距离心脏较远,较容易疏忽。除了上述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之外,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时全无任何不适,尤其老年人居多,发生机制是老年患者痛阈增高或疼痛耐受力增强;体内β内啡肽增加;精神应激时高水平的β内啡肽释放可能起镇痛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4]。糖尿病者的痛阈值增高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感觉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使心肌感觉传入纤维受损是痛阈值增高的原因。出现心悸症状,是因为伴发各种心律失常所导致。

在心电图检查中,有些患者心肌梗死心电图并不出现坏死型Q波,或不出现ST段抬高,因为坏死型Q波形成受到梗死的范围、厚度、部位等条件影响而不一定出现,或出现等位性Q波,如小q波、进展型Q波、存在q波区域、R波丢失等,所以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曾称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而ST段改变则视梗死部位的不同有抬高和下移两种,以下移多见,因此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基本等同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另外部分病变与某些部位心肌梗死都引起心室除极初始向量发生改变,可掩盖或酷似心肌梗死的坏死Q波,如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可掩盖前间壁、广泛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对此类与心梗形态相似的图形,要更多的依靠ST-T动态演变规律,以资鉴别。

综上所述,心电图至今仍是诊断AMI最方便、最经济的首选方法,并且可能是大多数基层医院医师诊断AMI惟一的检查方法[5]。因此,当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虽无明显胸痛,但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咽痛、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出大汗的症状,或突然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晕厥和高血压突然下降时,临床医生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及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检测,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临床高度怀疑AMI患者即使心电图无典型图形变化,也不可轻易排除AMI,减少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综合治疗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98-99.

[2]金云晔,翟昌林,陆建洪,等.不典型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12,(17):1462-1463.

[3]李宏伟,张艳芹,陈涛,等.前位护理路径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6):701-703.

[4]吴雪.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血尿酸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皖南医学院,2017.

[5]辛梅.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改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