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守治疗在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医保守治疗在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李章民

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保守疗法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住我院的3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中医保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口服中药、悬吊牵引、功能锻炼以及手法整复等,记录患者恢复情况。随访6-12个月,观察有无迟发性症状及其发生情况。结果经积极保守治疗,患者均症状明显改善或消除出院,疗效优者19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3.8%(30/32)。随访期间有2例(6.2%)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中医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将损伤椎体恢复一定高度,疗效满意。

关键词:压缩骨折;胸腰椎;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胸腰椎压缩骨折多发生于下胸段和上腰段,是脊柱骨折中较多见的损伤类型。对于无神经损伤、单纯的稳定性压缩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但临床有相当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导致椎体在压缩状态下畸形愈合,从而引起椎体不稳、驼背畸形等后遗症[2]。笔者对我院部分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中医综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相关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对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住我院的3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31-56岁,平均(47.4±4.6)岁;损伤部位:T11骨折12例,T12骨折9例,L1骨折7例,L2椎体骨折4例;查体未见神经损伤症状;损伤类型:交通事故13例,高处坠落16例,重物压砸伤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24小时,平均(11.4±3.9)小时。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治疗伤后早期患处血瘀气滞、肿痛板硬,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调理内伤、消肿止痛为主,可给予复元活血汤。大便不利者可给予麻仁丸或番泻叶冲水代茶饮。少腹胀满、小便不利者可给予膈下逐瘀汤以活血祛瘀、行气利水。中期治疗以续筋接骨为主,方用续骨活血汤。对于气机不畅、瘀血未尽者,可内服和营止痛汤加减。后期以温经通络、补益肝肾为主,方用壮筋养血汤、六味地黄丸等。

1.2.2悬吊牵引患者取仰卧位,以宽吊带将骨折部位脊柱环兜垂直向上悬吊,以患处稍牵离床面为度。

1.2.3功能锻炼悬吊牵引1-2天,疼痛减轻后即早期开始锻炼。初始阶段采取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即头、双肘和双足将身体撑起,腰背部和臀部离开床面。1-2周后改为三点练功法,即双肘放松,使用头、双足将腰背部、臀部撑起。4-6周后改为四点练功法,即采用双肘、双足将身体撑起。锻炼过程要以早期、适时、适量为原则,以患者可忍受为限度,初始阶段可在医生协助下完成。6-8周后复查X线,酌情逐步带腰背支具下地活动,至少6个月内禁止做弯腰及负重活动。

1.2.4手法整复患者取俯卧位,两手抓紧床头,令一助手牵拉其两侧腋窝,另一助手握住患者双踝,逐渐用力将患者双下肢提起牵引,保持脊椎过伸。术者重叠双手垂直向下用力压于骨折处,依靠前纵韧带的伸张力以将椎体的压缩部分拉开,平复后突畸形。该治疗手段应在住院3-5天,经悬吊牵引、药物消肿止痛以及早期功能锻炼后进行。

1.3观察项目随访6-12个月,记录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并观察有无迟发性症状出现。

1.4疗效评定优: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脊柱恢复正常曲度,X线示骨折基本复位,高度超过正常80%,随访见患者可进行重体力劳动;良:患者存在轻度腰痛症状,但仍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X线示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60%-80%。差:疼痛等症状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X线示椎体高度为正常的60%以下[2,3]。

2结果

经积极保守治疗,患者均症状明显改善或消除出院,住院时间10天-31天,平均(17.2±4.1)天。疗效优者19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3.8%(30/32)。随访期间有2例(6.2%)患者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给予活血化瘀、止痛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3讨论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多发病,尤其近年来老龄化加速,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口增多,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增加。对于骨折不稳定、椎管内占位明显以及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体正常形态,解除脊髓神经压迫。而对于单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由于临床多为稳定性骨折表现,患者一般不存在神经损伤症状,此时给予保守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传统治疗多采用单一手段进行,如卧硬板床、胸腰部垫枕治疗,忽视了综合措施的运用,患者常遗留脊柱活动受限、椎体后凸畸形以及腰痛等后遗症,疗效不佳。

笔者采用中医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综合采取了悬吊牵引、中药内服、功能锻炼以及手法整复等措施,其中悬吊牵引有效减轻患处椎体的压力,使压缩椎体维持持续稳定的复位状态,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及促进压缩椎体恢复。中药内服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功能锻炼可增强腰背肌功能,同时使压缩椎体得到间断的复位应力刺激,有利于骨折初始稳定性的重建,减少静力系统的负荷,促进其膨胀性复位。本例32例患者总体优良率达93.8%,效果满意。

良好固定、及时复位以及积极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主要原则。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倡在伤后早期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恢复椎体形态。但笔者认为,在受伤早期,由于局部软组织紧张、患处损伤出血,患者可有明显的疼痛症状,肌肉处于极度的收缩状态,此时给予手法复位多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在给予悬吊牵引、药物止痛以及初步锻炼后再进行复位,由于临床症状减轻,腰背部柔韧性增加,此时多可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保守治疗方案,多种措施运用综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将损伤椎体恢复一定高度,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国荣,谢义松,肖四旺.身痛逐瘀汤治疗胸腰椎单纯楔形压缩性骨折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0):67-68+87.

[2]王汉龙,赖展龙,柯晓斌,等.中医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45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6-77.

[3]刘东光,周辉,孙慧辉,等.胸腰椎骨折非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J].中国骨伤,2010,23(6):47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