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陈子伟

清远市环境监测站广东清远511500

摘要:土地整理工程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甚至是政策制度等多项内容,是典型的系统工程项目,它对于缓解当前我国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粮食安全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本文探讨了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背景意义与现实影响内容,并就影响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探讨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若干影响。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背景意义;农田水利工程

土地整理工程的现实价值就在于迎合当前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的社会发展形势,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它能跟上社会发展节奏与进程。再一点,土地整理也希望将优先的土地资源用于维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模式中,通过区域内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来大力改善地方土地资源生产及生活条件,同时做到生态环境实践过程有效保护,保证社会、环境、经济三大效益始终处于良性循环轨道上。

一、土地整理工程的背景意义与影响内容

(一)土地整理工程的的现实背景与目的

土地整理工程发生于我国城乡建设改造进程中,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安全保护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向前发展。因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实际进程中,耕地被占用用来搞建设已经成为主流,人地关系日益紧张也已经成为不争现实。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基本国情,就必须进行土地整理,围绕土地道路平整、农田水利与防护林工程规划、实施来解决人地协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农业治理问题,为我国快速发展城镇化奠定有利基础。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土地整理工程工作就存在3点目标:第一是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平衡城市建设和农用耕地面积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土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发展平衡;第二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关系与土地生产力的协调向前发展;第三要提升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及生活条件[1]。

(二)土地整理工程的的科学意义与特征

从科学角度来看,土地整理工程的科学意义就在于合理分析项目区域内的土地整理细节内容,从整理植被、土壤生物到优化水资源等等,要改善传统中存在于土地整理工程中的不利影响,进而将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并思考土地整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进而避免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要素改变。所以当前的土地整理工程必须满足科学合理与集约化要求,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全面满足社会资源高效利用的现实发展需求。

从土地整理工程的基本特征来看,它首先属于一项典型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包括农业水利在内的林业、气象、交通、环保等多项内容,整体工作实施过程相当复杂。总结归纳来看,就目前的土地整理工程特征应该体现于以下4点。

其一,它具有空间尺度性特征,其景观的格局与生态功能在产生、产变过程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时空尺度范围中,且它还具有相当高的尺度依赖性。

其二,它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过程中是具有动态性特征的,因为在不同时期土地整理的内容与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其参考依据不同,而借鉴不同国家地区的成功案例经验也让土地整理内容更加多变,更具动态性。

其三,它能够影响因子的地域性,这是因为各个地区的区域跨度相对偏大,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自然资源条件来提出合理的土地整理工程方案。

其四,它具有土地整理目标多元性,因为土地整理本身就希望维持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体现土地利用与生态效益高效循环的重要性,让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更为广泛。

(三)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内容

在土地整理工程中存在诸多基本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了土地整理施工周期及运营生态系统,甚至它也改变了对生物资源的影响程度,具体来讲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内容就包括了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点。

首先说直接影响,它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类型,例如改变了植被种类,导致整理区域原有植被物种减少甚至直接消失。同时它也打破了固有的土壤生态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生境。在农田排灌系统中,土地整理可能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死亡。同时土地在整理后其利用类型单一化,对生物间的竞争反而是一种刺激,但从整体看土地的抗干扰能力与稳定性还是会受到影响。

其次说间接影响,土地整理工程的间接影响也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它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协调推进新农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意义[2]。

二、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两部分来看,即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与土地整理施工后。

(一)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工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以土地平整工程为例,它虽然满足了农业生产现实需要,对拟开发整理的土地实现了田面平整过程,但土地平整工程本身会涉及到土方开挖、回填、运输、平整等多项分项工程。结合项目规划基本要求,它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就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1土石方开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石方开挖一般会采用人工或机械两种开挖方式。如果采用机械开挖,它就十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因为它破坏了表土中的熟化层部分,对土壤的理化性状产生了直接影响,对土壤养分的循环效益保持非常不利。再者,由于机械会压实表层土壤,这就直接减少了自然降水的渗入量,即雨水下渗土壤的速率变低,形成较大径流,这不但会加速土壤被侵蚀,还可能造加剧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壤肥力的严重下降,不利于农田水利生产。所以说为了实现合理健康的土地整理过程,还需要尽可能的针对土质疏松的沙土与壤土进行人工开挖,以局部平整为根本最大限度减少土方的移动量,保证土壤结构尽量少被破坏甚至不被破坏。

2表土处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表土处理也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因为在土地平整过程中,要尽量保留表土,因为如此做法对整理后的土壤质量影响颇大。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土地用于耕种水稻,它就要求其耕作层拥有至少15cm厚度的表土土层,所以说在土地整理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表土的处理程度,为耕作层能够持续耕种粮食作物保留基本条件[3]。

(二)土地整理施工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土地整理施工过程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土壤改良上。因为地表土在土地凭证后其土壤性质会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所以如果不积极处理影响后果,可能会造成土地荒芜。此时要对土壤进行适当培肥,对平整整理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改善,以满足粮食作物正常耕种生产要求。客观讲,土地整理施工后期土壤中的固体废物增多,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合理运用这些固体废弃物,例如像粉煤灰、磷石膏等等矿物质原料也可以用来进行土壤培肥,如此操作不但能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实际影响,还能加速土壤培肥效率,为土壤培肥降低成本,一举多得。

总结:

土地整理工程的关键还在于充分考量实施背景意义,优化技术细节,深入研究它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各种现实影响。做到适度开发土地,并实现城乡建设环境下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的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土地整理工程的社会公益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倩颖,杨银科,李新慧,等.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7(13):81-83,87.

[2]向海霞.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为例[D].西南大学,2009.

[3]李淑梅.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分析[J].城市地理,2017(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