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彩超结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彩超结果的研究

刘女霞1刘桂兰2

(1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1)

(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并开展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2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A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B组,使用心脏彩超(PAF)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短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联律间期平均值与非阵发性患者存在显著区别,其影响因素涵盖面较广,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彩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118-02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异位性心动过速,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和惊慌等情绪,尤其是一些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昏厥,甚至休克,严重时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现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结合对其进行诊断,本研究就心脏彩超诊断的结果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收入并开展治疗的的心房颤动患者共计92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者42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者50例,分别计入A组与B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2.5±24.5)岁;B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62.5±25.5)岁。所有患者对本次临床试验均知情并同意,对比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A、B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检查中详细记录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及左心房平均直径。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20.0软件做相关分析,若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代表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为(0.348±0.104)s,B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为(0.594±0.134)s;A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为(36.578±2.131)mm,B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为(36.418±2.072)mm。可见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明显短于B组,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详见表。

3.讨论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其发生几率与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一些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房颤发生率为1%左右,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倍增加[2]。在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发现,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的死亡率较没有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提升,可达2倍左右。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鉴别工作单独依靠个别的QRS波群常常难以作出有效鉴别,因此需要对患者房颤波、R-R间距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作出最准确的判断结果。

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积极、准确、有效的检查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则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其能够对患者心脏的结构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左右心房增大程度及其内是否有血栓形成,并评价血栓是新鲜血栓还是陈旧性血栓,新鲜血栓回声低,有的甚至颤动,陈旧性血栓表现为高回声团块,形态比较固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房颤患者由于心房增大,导致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可能增大,从而二尖瓣及三尖瓣可能会关闭欠佳,造成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彩超可评价瓣膜是否有反流及反流程度。房颤患者二尖瓣和三尖瓣频谱呈单峰,频谱间期很不规律,若只是单凭单峰及不规律的房室瓣波形不能区分是房扑还是房颤,需要通过心电图鉴别,但是可以提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即同时配合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互相补充,达到更准确诊断的应用效果[3]。此外还常见经胸心脏超声发现左右心房异常团块,有时和肥大的梳状肌难以鉴别,需行经食管心脏超声进一步明确诊断。通常情况下房颤病人消融术前均需行使食管心脏彩超检查。能够为临床医师的判断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存在帮助。而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对A、B两组患者的联律间期平均值及左心房平均直径进行检查,可以明显的区分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存在。

综上所述,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可以应用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从而达到互相辅助、互相补充的作用,为临床的疾病诊断的实际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雷晓霞,杨娜,庞映宏.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意义[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6,5(4):119-120.

[2]李慧,李超民,叶明霞,等.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3):49-52.

[3]冯丽芸,宋旭东,刘磊,等.两种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7,57(30):60-63.

浅谈胰腺疾病患者的病理诊断

刘景波任丹刘彦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大庆龙南医院病理科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疾病患者的病理诊断变化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收治的30例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本组收治的30例胰腺疾病患者中,胰腺肿瘤者17例,胰腺炎症者8例,胰腺瘤样病变者5例。结论:对胰腺疾病患者行病理学检查时,应注意观察各项组织特异性,做好鉴别诊断,以便后期取得良好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炎症;胰腺瘤样病变;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119-02

胰腺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腺体,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胰腺疾病主要包括胰腺肿瘤、胰腺炎症及胰腺瘤样病变等,其病理诊断各不相同[1]。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收治的30例胰腺疾病患者,并对其临床病理诊断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胰腺疾病患者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44.36±2.32)岁。临床表现为厌食、腹痛、体重减轻或触及肿块等。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病理诊断,收集病理切片后,在镜下进行详细观察,分析并探讨其病理变化及特点。

2.结果

本组收治的30例胰腺疾病患者中,胰腺肿瘤者17例,胰腺炎症者8例,胰腺瘤样病变者5例。

3.讨论

3.1胰腺肿瘤

3.1.1囊腺瘤(1)浆液性囊腺瘤:肿瘤由规则的微小囊与不规则的囊而组成;小囊由覆立方上皮,大囊被覆低立方上皮至扁平上皮;瘤细胞质地通透,偶有嗜酸性,富于糖原。(2)黏液性囊腺瘤:囊壁多被覆单层高柱状黏液上皮、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囊壁间隔纤维组织相对薄弱,可有实性腺瘤组织小灶;囊腔被覆上皮细胞大小相同,多无特异性,但可呈现乳头状成长而伸入囊腔[2]。

3.1.2胰腺癌(1)腺癌:可将腺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其中高分化腺癌呈现出腺管样或乳头状;中分化腺癌呈现出大小不同的腺管样结构或筛状;低分化腺癌可见少量无规则腺腔样结构,大多呈现出实体的条索状或巢状[3]。(2)黏液腺癌:癌组织伴大量的黏液,并聚集在腺腔与间质内。(3)印戒细胞癌:癌细胞核由黏液挤压在胞质的一侧,形状类似戒指。(4)腺鳞癌:肿瘤由腺癌与鳞癌成分混杂而组成。(5)囊腺癌及乳头状囊腺癌:腺癌癌巢扩展成多数囊腔,多由分泌黏液上皮被覆,可见囊壁癌细胞呈现出乳头状增生,并伸入腔内。(6)纤毛细胞腺癌:形态类似于一般导管腺癌,主要特点为较多纤毛覆盖在柱状细胞游离表面,纤毛在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时呈现出阳性[4]。(7)透明细胞癌:形态结构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8)间变性癌:多形性癌由大量奇异且大的单或多核瘤巨细胞组成,癌细胞异型性较为显著;肉瘤样癌由异型的梭形细胞组成,呈现出肉瘤样结构排列;小细胞癌由单一性小圆形细胞组成,组织学上类似于肺的小细胞癌。(9)腺泡细胞癌:癌细胞呈现出腺泡样或小梁状及索状排列,癌细胞梁索间无血窦样结构。(10)大嗜酸性细胞癌:癌细胞具备丰富的嗜酸性细颗粒胞质,呈现出核小圆形或卵圆形状,偶有核仁状。(11)鳞状细胞癌:组织形态和其他部位所出现的鳞状细胞癌类似。

3.1.3胰岛细胞肿瘤(1)胰岛细胞瘤:瘤细胞呈现成岛状、小梁状、腺泡状、带状或弥漫成片状排列;瘤细胞过大时呈现出立方、柱状或短梭形,胞质较为丰富时呈现出颗粒状,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类似;肿瘤间质血管丰富[5]。(2)恶性胰岛细胞瘤:瘤细胞异型显著,核分裂象多样;肿瘤浸润包膜,侵及间质,进入血管、神经及神经周围的淋巴腔隙。

3.1.4胰母细胞瘤肿瘤由上皮及间质成分混合组成;上皮瘤细胞排列成巢,可呈现出管状、腺泡状或实体片状,细胞具备特有的异型性,多见核分裂象;间叶成分主要包括梭形细胞灶、透明的纤维血管间质及软骨或骨形成等[6]。

3.2胰腺炎症

3.2.1急性胰腺炎(1)急性水肿性(间质性)胰腺炎:间质充血水肿,且伴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腺泡及导管趋于正常;偶有局灶性脂肪坏死,但并无出血。(2)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胰腺组织呈现出大片出血坏死,导致腺泡及小叶结构模糊而不清晰;坏死灶周围伴有中等量的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坏死,弹力纤维分解,可发现血栓形成;坏死灶周围的胰腺腺泡及导管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张;胰腺内、外脂肪组织灶性坏死[7]。

3.2.2慢性胰腺炎(1)早期:间质内是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2)晚期:大部分腺泡及胰岛萎缩消失,而纤维瘢痕组织出现。

3.3胰腺瘤样病变

3.3.1假性囊肿囊壁主要由纤维组织组成,囊壁无上皮衬覆。

3.3.2先天性囊肿囊壁由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被覆;囊壁纤维组织中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出血,甚至钙化;潴留液的炎性渗出量较少。

3.3.3胰岛母细胞增生症巨胰岛直径可告至750μm,伴有明显的血管结构,细胞核多形性,有显著的核仁;在导管内及导管周围可发现增生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在腺泡及导管上皮内胰岛β细胞呈现出弥漫分布[8]。

总而言之,对胰腺疾病患者行病理诊断时,应与临床紧密结合,避免局限性,必要时可联合应用病理检查方法,明确鉴别胰腺疾病,为患者后期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杰.胰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01):45-49.

[2]杨东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初探[J].中国医学创新,2014(35):10-12.

[3]盛伟琪.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3(06):517-520.

[4]曾盼,杨月红,赵兵,等.胰腺组织108例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01):86-87.

[5]张晓波,高文萍,王景贵,等.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37-38.

[6]鲍建亨,崔乃强,罗彦英.胰腺囊性肿瘤71例临床诊断和病理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6):3013-3015.

[7]韩金霞,韩桂华,王静,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43-244.

[8]邢玲溪,史秋生,贾超,等.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