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研究

周旭阳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

摘要:科学的精益化生产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机械加工的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为了深入探讨机械加工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某机械加工企业为例就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采购、加工技术及生产线设备布局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

引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机械加工企业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及盈利负增长情况的出现,必须要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转变生产管理理念,践行精益化生产管理的要求,将精益化生产管理落实到机械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来,促进机械加工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精益化生产管理概述

精益化生产管理是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该体系更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目前精益化生产管理已经在一些机械加工企业中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精益化生产管理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针对单件产品生产模式、针对大规模生产模式和针对精益生产模式。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中要坚持精益化生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科学控制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第二,以顾客需求为指导进行机械生产管理,机械生产企业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准时化、差异化的生产,坚持高品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服务理念;第三,优化生产流程,机械企业要以企业总体效益的提升为目标进行精益化生产管理,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第四,建设完整的价值链,使营销商、供应商及生产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流通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以降低机械生产企业的库存和资源损耗,促进价值链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信息共享及风险共享的实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第五,机械生产企业各部门要积极展开写作,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第六,开展标准化的机械制造生产,加强机械制造生产创新,加快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建立,提高机械制造生产的规范性,促进机械制造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升。

二、精益化生产管理技术

精益化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是与精益化生产的规模和整体发展趋势相适应,精益化生产技术主要有6S活动、可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生产线平衡、准时制、自动化管理和持续改善等。其中6S活动是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源头和基础,具体包括清洁、安全、整理、整顿等。可视化管理需要以现代科技作为依托,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可视化管理可以实现虚拟区域和实物区域的准确有效区分,并对生产工作区域进行实时的观测和记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测的数据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生产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通过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生产的规范性,确保生产作业在秩序内进行,降低了生产问题的出现,于此同时还可以重复利用相关的规则,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环节的技术储备是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主要目的。生产线平衡即生产活动必须依照流水线的作业模式和作业流程来进行,生产目标是生产线平衡管理实施的基础数据,以生产目标为依据可以进行生产作业的有效分割实现生产负荷的平衡,最终达到生产管理效率提高的目标。准时制产生的缘由较多,该制度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联较密切,在企业自身特点与准时制关联性的前提下可以衍生出多种生产模式和制造模式,这些生产制造模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都是为企业适应市场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企业产品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内运送至所需地点。自动化管理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特征,自动化水平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自动化管理的目标是解决设备的浮动问题,浮动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导致生产加工设备的故障,进而影响到机械加工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加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持续改善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产标准进行持续的管理和调整,在机械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就是对不合理的生产参数进行修改更新,以实现机械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

三、我国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的机械生产企业中,零件的生产和加工存在多动力源生产的方式,导致了生产的零部件库存量增加。我国现阶段很多的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都是根据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机生产速度等来进行逐层推进生产以平行的生产管理方式来进行生产。由于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管理不同,导致了产品的长线生产和短线生产并存,长线生产的零部件必然要进入库房存放。这样就增加库存的压力。增加的零件的周转周期过长,对生产资金也是一种负担[1]。

(二)产品单一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单一,同时一个规格的产品做到了大而全和小而全的机械生产模式。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改变着,这样就要求我国的机械加工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从产品单一并且生产量大,转变成为生产产品的种类多,并且小批量生产,适应现阶段人民的需求。生产产品的单一会严重的制约我国机械行业的生产管理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会阻碍我国机械生产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必要给予改正。同时生产大量的单一品种产品也会给我国的机械生产企业造成潜在的经济风险[2]。

四、机械加工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策略

(一)全面的质量管理

精益化生产对产品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机械加工企业对于产品的表面与内在品质都十分重视,如轴承加工企业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产品材料、加工的质量,还要注意成品以及成品销售出货的质量控制。第一,事前预防。精益化生产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要重视事前预防的作用,比如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车间的所有工具以及材料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2],保证员工可以对所有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对照加工的图纸,明确加工的产品要求,对于加工产品的方位、尺寸等都要进行严格把关。第二,零缺陷。全面质量管理要减少缺陷,因此可以不断地改善生产的工艺,注意零部件的加工可以满足生产对质量的要求。在一些零部件的质量检查中,必须由专业的质检人员来完成,如果发现了产品的问题,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确保生产出的产品都没有问题,减少无效加工,减少不合格产品的库存积压。此外,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的需求安排材料的进场,将材料放置指定地点,进场之前必须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了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清除,避免堆积和浪费。对现场材料进行登记和统计,按照生产的进度凭借材料的出库单进行发放使用,避免材料的损失[3]。

(二)生产线设备布局环节精益化生产管理

第一,可以根据流量生产线进行布局改造,注意大部分情况下的布局情况进行分析,完成设备之间的最佳组合。保证在相同数量和质量设备的基础上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第二,产品加工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要明确不同产品的加工需求,结合企业为各个领域提供的产品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合理划分企业加工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4]。

(三)构件6S现场管理系统

采用精益化生产的方式,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实施6S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浪费的问题。6S主要包含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首先,注意清扫:要求员工全面检查车间环境,将不重要的物品清除,养成清扫的习惯,将一些边角余料等规整到统一地点。另外,减少浪费:在仓库的摆放过程中,要注意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同时要做好标记,避免出现混乱。可以将仓库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用于摆放原材料、成品等,各个区域之间要进行隔离。仓库内还可以使用货架,减少地面潮湿对原材料的影响。根据产品的销量进行区分,将畅销产品置于便于搬运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仓库空间的使用效率。

(四)加工技术精益化生产管理

企业通过刀具的精益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机械加工的切削效率,但于此同时设备加工的稳定性也会有所下降,因而必须要制定有效的设备稳定性控制策略,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加工技术各个环节的生产质量和加工质量控制。对某机械加工企业的刀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设计情况如表1所示。在未改进刀具之前可以进行大批量的零件生产,零件加工完成需要通过多个工艺流程和加工工序,零件加工的时间分别为80秒和110秒。对刀具改造之后零件的加工工序得到了有效的简化,促进了机械加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表1,刀具供应商供货评估:

结论:

简而言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机械加工企业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及盈利负增长情况的出现,必须要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转变生产管理理念,践行精益化生产管理的要求,将精益化生产管理落实到机械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来,促进机械加工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颖,高殿军,郑策.“精益生产”在中小型轴承加工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8,(04).

[2]周明.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4).

[3]刘智博.精益数字化机械加工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机械设计制造工程,2017(46).

[4]薛静.精益化管理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联轴器在传统制造管理模式中的生产特点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