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探究张跃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探究张跃如

张跃如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变电管理一所518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因此针对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关领域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1智能变电站及继电保护简述

1.1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指的是在变电站的建设管理中,将原有的变电建设管理和智能技术应用结合,保障在技术应用的结合中,能够发挥出整体技术应用的实践性,并且能够实现科学化技术应用实践。按照其建设中的设计要素实施来看,整个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其建设是建立在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之上的,并且在其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对应的数据应用测量和采集,保障在技术的应用采集中,能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而按照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来看,其整个系统应用中,采用的是数字的集成化设计,通过数字的集成化设计,将整个变电站运行中的工作开展分解,转变为技术应用的模块化发展,通过这种模块化技术的应用处理,能够保障整个技术应用中的控制效能得到发挥,最终在集成系统的应用控制下,进行对应的系统控制,以此进行变电站运行中的信息监督控制,提升变电站整体的电力运行效果。

1.2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建设中需要完善的一项保护供电建设装置,在整个继电保护过程中,其采用的是间断和间隔控制,借助间断和间隔控制能够将整个电力系统运输中的电力转换进行优化控制,实现了电力传输转换的优化控制。整个继电保护工作开展是建立在IEC61850协议之上的,按照该协议中的规定,整个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中,需要将其继电控制中的构成元件分析好,一般情况下构成元件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交换机;二是网络接口;三是电子互感器。只有将以上三种构成元件组装好,才能将整个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性能发挥出来,实现其继电保护管理的科学化部署能力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机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中,其对应装置应用中的跳闸与合闸控制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确保能够将跳闸与合闸的装置信息收集好,以此提升装置应用性能。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因为我国相关技术起步较晚,在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继电保护可靠性受到影响,以下进行简单的介绍:

2.1智能化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大多智能变电站主要由传统变电站改建而成,在变电站的运行环节中,需要大量设备的投入使用,这种情况导致了智能化较低。而且在元件使用上存在制造厂家不同的问题,导致智能化受到影响

2.2设备接口之间连线不合理

在智能变电站中,存在大量的设备运行,设备之间又存在大量的接口终端,这对于实际操作来说存在巨大的不便,一些端口连线需要不同的设备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3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3.1变压器继电保护配置

我们可以通过对变电站中变压器继电保护进行合理配置的方法进行可靠性上的提升。在我们的电网线路中,相关配电线路的电压是一个额定的值,电压的过高与过低都会给电网配电系统产生一定的运行影响。在智能变电站中,主要通过变压器进行电压调节,也是进行配电保护的主要装置。所以我们利用变压器进行配电保护的工作中,应采用分清步骤的形式进行,进而保证变压器能够切实进行差动继电保护,在当前通过变压器进行后备保护时,主要方式是采用集中式进行配置,在此基础上,还能采用独立安装技术对非电量进行继电保护,这种方式能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3.2电压限定延时进行电流量测量

在智能变电站进行工作时,整个电路处于高频率运行状态,所以容易受到电流的影响,易造成外部短路现象,从而致使电力系统处于过负荷电流状况,即使电力系统电流量正常,所以不会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从而导致智能变电站电力系统外部出现故障时导致跳闸现象,这一情况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变电站所控制的所有线路的电流量采用电压限定延时的方法进行测量,这样就能做到电力系统出现过负荷电流运行的情况下,及时响应警报,进而实施对应的保护措施,最大程度上确保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3.3有效的做好线路的保护工作

如何有效的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还可以从线路保护的角度上入手。在进行上文两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落实保障线路的安全保护工作。在此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纵联差动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我们进行线路保护方式有两种,一个是集中式,另一个是后备式,通过我们加强线路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能切实保证系统中电气元件的安全状态,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的对整个线路进行监测,进而了解线路运行状态,也为整个系统中线路安全的运行提供基础保证,这与继电保护的基本目标一致,通过加强线路安全的保护工作也是提升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们进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工作时,要注重光缆的稳定性因素,确保其处于较高的稳定运行状态,尽量减少电子装备被干扰的可能性。

3.4提升站控层与间隔层的继电保护可靠性方法

在当前我们进行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时,主要采用强化双重化配置的方法,对于后备保护来说采用集中配置的形式,并利用后备保护进行后备设施控制以及防止开关产生失灵现象,此时还应该保证相邻范围内的对端母线和整体系统的线路能得到切实的保护,进而通过后备设备的电流信息,对整体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状态判断,做好问题的预防处理,避免事故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对线路跳闸进行合理的策略制定。所以,在这种保护机制之下,我们应当积极寻求更加完善合理的技术,做好技术调整,并结合整体电网运行的状态,对我们变电站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进而保证运行方案的制定合理科学,从而促使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能够有效的提高。

3.5在过程层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我们所说的在过程层面进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指的是对智能变电站系统中线路跳闸、母线及其他线路与变压器等变电设备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降低变电站中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对于电网系统的可靠运行,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全面了解电网系统各项环节的保护机制,做好相关设备装置之间的协调优化。在过程层面上,我们观测到的主保护定值通常波动性较弱,因此即使我们变电站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难以影响其波动性变化,所以这就保证了变电站电力系统能够平稳运行。但是对于一次设备大量应用的情况,我们就必须将设备的设计开关和设备硬件进行分离处理,这就能保证两者具有独立性,进而能够有效的提升供电线路与母线的保护能力。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可靠性,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变压器与母线采用多端线路的保护措施,特别对于变电站内的保护装置应进行同步采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加强对保护装置进行及时合理调整,保障采样数据可靠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我国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相关不足入手,分析了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而给出一些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当然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措施相对较多,笔者只是稍微介绍几点,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确保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超,王慧芳,张弛,等.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建模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3):8-13.

[2]闫瑶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