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调控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微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调控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微探

常小芹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用电量持续增加,对电网对外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在电力调控运行操作处理中,安全事故仍旧多发,各社会正常用电与电力企业稳定发展均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本文联系实际,就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调控安全风险以及防护措施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操作;安全风险;防护措施

在电网运行中,电力调控是重要环节,做好电力调控,有助于提高电网对外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电力生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但在具体的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仍存在较多影响安全性的因素,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影响。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存在的调控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1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调控安全风险

1.1缺乏完善的调控管理体系

电力调控系统在我国是刚引进的管理系统,因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调控管理体系不完善、调控管理技术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等等,且缺乏相应的调控管理经验,在具体调控操作过程中若突发安全事故,缺少可参照的风险预案,容易错失最佳处理时机,导致故障影响范围扩大,给整个电力调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此外,在管理方面,大部分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比较注重系统的使用功能,不注重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管理等工作,因此当系统出现问题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准问题类型以及问题产生原因,使得安全风险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导致系统运行状态不稳定。

1.2调控风险预控力不足

在电力调控中心,电气设备规格、类型多样,且各类电气设备都有着不同的运行环境、运行状态与管理要求,在如此复杂的运行情况下,各设备短路等故障时常发生,给电力调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影响,严重时会引发大面积停电施工,导致社会用电需求得不到解决。而造成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企业的调控风险预控力不全面【2】。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电网运行管理方面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输电模式,因而一旦计算机出现问题,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电力调控中心便无法正常运转,电网的对外供电也无法完成。

1.3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调控运行操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起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安全谨慎操作,方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实际上,电力企业大部分操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系统运行状态得不到保证。另外,部分系统操作即管理人员在能力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所欠缺,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操作与管理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业务素质不强,缺乏责任心,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加之与其他工作相比,电力调控运行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大,故障类型、故障产生原因相对纷繁复杂,要想实现对系统的有效调控与管理,就需要相关调控人员、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并具备丰富经验,能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处理,但实际上,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主观臆断,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脱离专业知识以及标准规范,盲目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导致所传达指令错误,最终造成电力调控措施适当,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给系统运行造成较大影响【3】。

2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调控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2.1完善电力调控运行操作制度化建设

要想保证电力调控运行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电力企业必须制定电力调控运行操作制度与电力调度安全管理方面的规范化流程,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与督促,使其在具体调控操作过程中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正确操作,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为保证电网向社会的正常稳定用电,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操作票的管理与审核,保证操作票中各项信息填写完整、规范,不存在遗漏或虚假信息。具体而言,电力企业需根据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制定实施科学完善的电力调控操作制度,将各调控环节、各调控措施以及安全事故处理流程、处理方法都进行规范与规定,如相关电力设备的检修任务、设备名称编号、停电范围等各方面都需要明确,从而为具体的调控与检修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为保证各项制度的权威性、可行性,电气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电力调控运行操作制度的更新频率、速度与企业内部电网结构、电力设备的更新速度相一致,以此保证制度的可行性,有效预防电力调控安全风险的出现,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完善企业内部设备与技术建设

电网在经过长期运行后,部分构件、设备会出现老化、磨损、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导致系统的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严重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影响社会正常稳定用电。鉴于此,电力企业需适当增加对设备以及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根据电网运行状况及时更新、引进性能优良的电力设备,以改善系统整体运行状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新型设备的使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但若设备安装不合适或设备性能型号与电网结构存在冲突,将影响电力设备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在将新型设备引进电网结构时,一定要重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按照标准的安装与调试流程进行,以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保证设备满足电网运行的实际需求。此外,要对电网、电气设备做到规范管理、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电路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的管理,每条线路都建立设备台账,对于电路设备的运行、应用、维修以及存在的故障等都必须详细的记录与说明,并做好上报工作,为日后的设备维修做好提供参考依据。

2.3加强电力调控运行风险预控力度

对于电力调控操作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从源头做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方能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调控操作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在进行电力调控操作处理中,电气企业、操作人员应当积极推进电磁合环倒负荷,最大程度减少停电次数与负荷损失,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电力企业还需制定风险防范预案,结合电网以往供电情况以及在电力调控操作中常出现的危险点,制定电网事故处理专项预案,确保安全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在电网调控操作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电网薄弱环节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规定及时发布电网风险预警,让相关安全问题得到关注。

2.4做好调控工作人员的驾驭培养工作

各项电力调控任务都需要调控人员亲自动手完成,因此调控人员的能力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将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电力企业需通过适当的教育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并能通过相关考核制度,督促工作人员加强对电力调控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确保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与电网调控运行安全工作的需求相符。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运行中,电力调控是重要环节,做好电力调控,有助于提高电网对外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电力生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为此,相关电力企业需认真分析当前电力调控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配电网安全运行的水平,推动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昆,李冰,赵宏庆.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0):215.

[2]彭端丹,范伟.电力调控运行操作中调控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J].科技风,2018(27):187.

[3]胡晚元,连文生,龙连平.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