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4
/ 2

浅析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赵颖田继沙翟其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本文浅析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当下神经内科教学,从实习前准备阶段、分析定义提升集中思维、研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升发散思维、绘画示意图培养形象思维、构建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创造性思维;发病原因;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233-01

临床实习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对学生未来成为医生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传统时期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严重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因此很多学生因为繁琐复杂的工作无法使用。所以神经内科实习给学生安排了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并且神经病学属于内科,相对来说比价复杂和繁琐,需要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具体神经内科疾病知识,并可以将灵活使用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具有一定价值。

1.实习前准备阶段

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也是理论和实践融合的磨合期,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实习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神经内科基础知识和最常见的疾病、出现的原因以及病理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疾病出现典故以及临床病症和体征等。特异性帮助学生对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等。并且,要对问题进行提前准备,对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及概念等综合起来在实践中有效掌握和理解。

2.分析定义提升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展现在训练学生对医学中抽象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判断等,定义就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医学新知识必须经过的路线。比如在讲述“脑出血”这个理论概念时,要重点突出脑本质上的出血内容,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对各种可能引发疾病的病因导致脑本质血管破裂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高压、局灶性体征以及全身症状等。进而针对临床表现进行相关问题提问,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继发性出血两者之间又有何不同?等一系列关于疾病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概念进行学习,学生既可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又可以转变思维方法,从而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1]。

3.研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升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主要要求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不同假设和问题。比如:四肢瘫痪就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等,出现问题的主要部位是脑干和颈髓,发病的主要原因很多。在实习阶段要引导学生对出现不同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四肢瘫痪人员进行亲自检查,对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疾病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颈髓和脑干神经解剖生理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获得知识。眼部症状和体征也是神经内科的主要内容,并且是知识难点,要对眼部体征进行小班教学,此种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更有效果。比如:单眼动眼神经麻痹知识点进行提问,单眼动眼神经麻痹出现时要着重考虑哪些病因?不同病因引起的症状有何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鉴别?提问主要目标是使得学生学会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此种训练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培养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2]。

4.绘画示意图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主要是建立在形象基础上能够有效反映具体形态的感性知识,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知识实质以及知识内在规律等。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科疾病确诊的常见检查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一项基本知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大脑想象整个穿刺过程,构建穿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能够叙述穿刺过程,进而对学生出现误差的地方进行专业指导,将操作要点列举出来进行详细讲解,进而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没有进行具体操作的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直观形象的感受到腰椎穿刺知识重点。

5.构建评价机制鼓励学生

学生内在潜力要在一定刺激下实现,才能够被充分挖掘,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利手段和方式,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可以转移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不在过分注重分数,而是朝着素质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方向进行转变[3]。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将平时成绩占据比例扩大,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树立正确医德,养成良好劳动观念,有效规范自身医德和行为,要对在平时学习中善于表达观点以及创新发言的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或者采取加分鼓励等,对于在临床实践学习中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严重者则要采取扣分处理。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

6.结语

总而言之。临床实践教学对学生具有一定价值,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基础知识和概念等,掌握神经疾病发病原因以及病例,对体征和病症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在实践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因此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使得学生对神经内科知识进行系统化掌握,从而不断提升神经内科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雅洁,王蕾,杨伟力,etal.小儿神经内科研究生临床思维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7(6).

[2]王莉莉,张运,贺茂林.神经内科临床和科研思维方法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32-34.

[3]汪敬业,汪凯.从神经内科疾病诊治谈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