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分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芦佳旭

哈尔滨红旗装饰材料城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混凝土浇筑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的施工手段,加强混凝土浇筑技术不光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还能进一步的提升整个建筑的安全系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现阶段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本文就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混凝土浇筑技术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的施工手段,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和长久的使用。由此可见,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行业的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对其进行浅析,希望对日后建筑行业额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1建筑混凝土概况

1.1建筑混凝土浇筑概念。在建筑施工工程中,采用一定的水泥、外加剂和骨料等原材料,并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混合搅拌,浇筑到指定的部位上,起到固定建筑材料的作用。

1.2建筑混凝土特性。建筑混凝土的原材料,例如水泥、沙、粗细骨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混凝土的浇筑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作业环境较宽松;混凝土浇筑工程较耐用,使用寿命长。

2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的浇筑条件和前期准备

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起,其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其对要求也逐渐增加,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外观和功能的要求也逐渐的严格。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施工相比,其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方式带来的弊端,还能进一步提升施工的质量,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现阶段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我国建筑施工的关键,加大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加大研究的力度,是我国混凝施工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并且有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

2.1浇筑条件。钢筋工程隐蔽、马凳隐蔽、模板工程预检、预埋件(包括钢板止水带、构造柱钢筋埋件等)工程预检、安装工程等相关验收项目完成,并符合开工特定要求;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已经清除浮浆、剔凿露出石子、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清除明水、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已经清除、地下结构外墙钢板止水带均已安装、已浇筑混凝土强度≥1.2Mpa(通过同条件试块来确定)。

2.2前期准备。制订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同时,还需备用的搅拌机、振动器和备用泵等。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浇筑前,必须核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3混凝土浇筑技术及技术要点

3.1桩基承台、地梁基础混凝土建筑。浇筑承台、地梁、浇筏形基础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如两次浇捣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振捣时,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动棒与水平倾角约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为500mm。同时,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的气泡为宜。

3.2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浇筑。转换层的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应分开浇筑,先竖向的柱墙结构,后水平结构(梁、板等)。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先中间、后周边,向两个方向推进,转换梁、板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坡到顶,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不仅加大了混凝土部分工作面的面积,且有利于混凝土部分水化热排出和降低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侧压力。在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时,中梁、柱、墙节点部位钢筋过于密集,为确保此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密实,须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上述部位;②对局部钢筋过于密集处要做适当调整,确保插人式振动器有足够的工作界面。

3.3框架柱、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柱、墙的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柱底部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填入5~10c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且均匀撒开。同时,若框架柱、剪力墙高度超过3m,混凝土不得从柱、墙顶直接下灰浇筑,必须采用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层浇筑。根部可在柱子中部开的“门子洞”处插入振动棒振捣,待浇筑至“门子洞”口下100mm处时,把“门子洞”封实,并用柱箍箍牢。浇捣中要注意柱、墙不要胀模,要保证柱子钢筋的位置正确,如发现钢筋移位要立即处理。

3.4框架梁、板、梯混凝土浇筑。砼的混凝土浇筑时,框架梁、与柱、墙结节点位置钢筋较密时宜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向梁内下混凝土料时,应采用反铲下料,可确保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当梁内下料有30~40cm深时,应立即进行振捣。梁板浇筑一段后(一个开间或一柱网),应采用平板振动器按浇筑方向,拉动机器振实面层。平板振捣后,由操作人员随后按楼层结构标高,用木板和木抹搓抹混凝土面层,使之达到平整。同时,当楼层不能一次浇筑完成时,或遇到特殊情况时,中间停歇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的,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设置于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基坑开挖完后通过测量放线确定超前止水后浇带的位置,并进行基底修整、夯填级配砂石后,浇筑垫层。使用双层2㎜密目网,按图示尺寸在后浇带的两侧立面绑扎隔挡层防止浇筑混凝土进入后浇带内,立面挡网使用钢筋在外侧做立挡间距500㎜焊牢,防止密目网受混凝土的冲压力而变形破坏。底板浇筑混凝土完毕后,在后浇带上铺盖竹胶板或其它覆盖材料,防止杂物进入后浇带内,增加后期清理工作。地下室沉降后浇带在沉降相对稳定,楼层主体结构完成,才可安排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序。后浇带封闭浇筑前,将接缝处混凝土表面杂物清除,并将后浇带底部积水、杂物清理干净,再用抗渗等级相同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及时浇捣密实。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的施工手段,因此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至关重要。其不仅有利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节省建筑资金,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发展差距,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技术提高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学习国外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国,张皓.浅谈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裂缝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2]王石.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3]路永恒,琚家志.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6(07)

[4]刘丽丽.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