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与应急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医院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与应急对策

崔勇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医院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密集,新旧不一,设备集中,易燃易爆物品多,人员密集流动量大,且弱势群体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医院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巨大,管理和应急策略的任务十分艰巨。

关键词:消防安全;隐患;应急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医院的建筑趋势朝向高层化、大型化、综合化发展。随之而来的重大消防隐患也日益呈现,医院是一个人员相对比较密集的场所,伤、残患者大多行动困难,独立行动的能力也比较弱。且有大批照料和探视病人的家属、亲友,人员流动量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综合医院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应急任务十分艰巨。

一、医院消防安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复杂、人员集中

综合医院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居住人口非常密集。且医院本身是公共场所,开放式管理,人员非常复杂,大医院工作、就诊、探视、陪伴的人员众多,主要集中在门诊部、住院部等场所,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年门诊量为120余万人次,日门诊量峰值达4,000余人次,开放床位1,500张,年出院病人为40,000余人次,院内日均人流量约10,000余人。大多数患者行动困难,有些患者需要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无法进行自主疏散,加之医院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通道隐蔽,这样一旦失火,扑救和疏散逃生极其困难。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管理混乱

在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医院的疏散通道存放一些废旧的杂物,住院部的疏散通道上放置病人和家属的物品;大多数医院有贵重设备和财产的科室都安装了防盗门;东北地区因为冬季寒冷,非正常工作时间封闭或半封闭所有的病区大门。这样虽然解决了设备和财务的安全问题,缓解了病区冬季温度低的问题,但没有考虑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如何扑救和病人从何快速逃生的问题。

3、线路老化、用电超负荷等现象

目前医院大型设备与日俱增,拥有大型的医疗设备,如CT、MIR、X光机、制氧机、加速器等电器设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在用电负荷及电源插座数量方面没有足够的容量考虑,出现私拉乱接单元线路的现象。有些医院舍得投资几百万购置先进设备而不愿拿出几十万元更新陈旧线路,一些木质结构的老建筑令人堪忧,建筑因年久失修,线路老化,负荷过大。新建筑业常因调整科室、改变原设计用途、电力超负荷等。很容易引起电器短路,电阻过大。临床科室对微波炉、电烤箱、消毒柜、电冰箱等电加热设备的使用随意性大。病人家属有时随意使用电热器加热食品,使出现事故、发生火灾的几率增大。

4、过于依赖消防设施,忽视消防技能培训

医院的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日趋现代化、智能化,按照消防要求安装了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并设有消防控制中心。很多人认为有了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做保障,因此忽视了医院的消防宣传和培训工作,很多职工不懂消防器材的操作、逃生技能和初起火灾的扑救,对消防活动如疏散、灭火演习、消防知识普及讲座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简单的消防知识也知之甚少。然而,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仅靠消防智能设备是很难控制住火灾现场瞬息万变的局面。

5、日常管理重视不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来自瞬间麻痹”有的隐患的产生和造成灾难,都直接取决于人的消防意识的淡薄和消防知识的缺乏,消防意识的淡薄和责任心的缺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必然引发日常工作中的随意性,而这种隐患的产生也极大多数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祸害。消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今天的火灾隐患很有可能就是明天或后天的火灾,而今天的火灾就是昨天的火灾隐患。只有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隐患,才可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消除火灾隐患措施和应急对策

1、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医院应建立以领导为核心的防火领导机构,各职能部门、科室负责人为组成成员,并于科室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针对消防安全突出问题,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知识宣传提示和教育培训。要建立工作督导问效制度,采取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必须紧盯不放,及时问责,跟踪督办,直至彻底解决。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同时,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对职工职务、职称的评定和对个人及科室的奖惩评比之中,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提高职工防范意识

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医院职工要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

3、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消防培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为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消防管理水平和整体防御火灾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自救逃生能力,医护人员要根据医院火灾特点,对病房以及办公区域日常火灾防护知识、初起火灾的扑救、火灾发生后组织人员疏散和火场逃生等知识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医院、科室、病房的火灾危险性,清楚医院的灭火疏散应急预案,知道发生火灾后该做什么,切实提升医护人员消防安全的能力。

4、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强化消防管理和巡规检查

针对医院的特殊情况制定火灾应急预案,要形成从领导到每一位职工都重视消防工作,成立有院领导参与的应急预案小组,如报警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等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责任,将火灾时患者安全保障措施预先制定出来,通过反复培训演练,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意识到消防工作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医院生死存亡的大事,消防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科室演练和准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使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只有这样,一旦火灾发生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总而言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大防火安全的检查工作,加大投入整改医院建筑内的消防设施,通过培训和适时组织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消防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从而使医院消防安全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