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救援通道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电梯救援通道问题与对策分析

方会松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居民提供多形式化的选择,部分建筑企业为创造建筑特色,未能对电梯进行规划性设置,当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出现故障时,部分建筑内部的电梯与楼梯分隔、电梯救援通道入户等,增加救援人员的工作难度。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需工作人员和电梯使用人员自觉遵守电梯使用基准,以提升救援工作的效率性。

关键词:电梯救援通道;问题;对策

1高层建筑电梯事故的发生形式

1.1电梯出现紧急停电故障

当电梯出现停电被逼停的时候,电梯内的应急灯会自动亮起来,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内部受困人员手动使用应急对讲,寻求救援人员或者消防的协助,除了要报警之外,还要和所在地方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联系和沟通。救援人员和物业人员应该迅速的派遣紧急救援人员去现场,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好被困人员的安全。

1.2电梯出现紧急事故的情况

在人们乘坐电梯时,如果发生紧急的事故,被困人员不能过度紧张,自乱阵脚,同时放松心情,不要让自己处于更加紧张的状态。在发生电梯事故时,其实控制系统还是比较安全的,控制系统仍然会处于保护状态,最难控制的就是在受困的时候,电梯厢内的被困人员过度恐慌,产生意外的事故。所以如果出现电梯事故,按部就班的联系相关人员等待救援即可。

1.3电梯受困后扒门自救会出现的问题

应当设置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当轿厢停在开锁区域外,内部人员无法打开轿厢门,如果轿厢和对面轿厢的井道壁之间大于0.15米,可能就会引发坠落危险。其次如果二者距离在0.15米以内,就不会引发坠落问题。如果是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在开锁区内,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间距不受限制。在救援过程中,会移动轿厢,如果移动不当就会导致轿厢遭到挤压和剪切。人们在轿厢里直接向下跳,很容易就会摔伤,摔倒之后也可能因为轿厢护角板的缝隙,掉入到井道当中。这就说明如果电梯突然出现了故障,并且已经停止运作,人们只要耐心等待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即可。

2电梯救援通道问题与对策

2.1电梯与楼梯分开的处理建议

针对电梯与楼梯分开的情形,应对建筑项目进行监督检验和电梯年检等,以确保在电梯在发生故障时,可及时进行救援。在进行项目监督检验方面,建筑工程在进行电梯项目设计过程中,以设计文件为主,交由相关检验部门,为保证设计文件的合理性。项目之间人员应对建筑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如现场存在此种电梯与楼梯分离的情况,应终止检验项目,责令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整改,严格按照政策制度实行,以保证电梯设计的合理性。此政策的实施,基于新型建筑行业,在检规2号修改单实施之前的旧式建筑物除外。同时项目检验部门应对其图纸文件进行流程跟踪,直至图纸文件整改合格,如建筑物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无法对电梯进行重新规划并提交出整改方案。此时检验人员应将图纸文件上交到电梯技术研讨协会,由专业人员依据施工情况对电梯设计文件进行分析,确保电梯方案的可实施性。在电梯年检方面,如果检验人员发现此种类型的电梯,对照规范按项检测基准,将其定为不合格类型,应该责令电梯施工单位对其进行整改。当工作人员可通过救援通道进入故障楼层,但电梯救援通道与楼层被人为封堵时,应令电梯使用单位进行及时整改。使用单位应设置双电路的电力供应,并对应急电源进行设置,确保市政电网出现断电的情况下,电梯可正常运行。同时应将电梯故障就近平层功能进行改进,将其转变为基站式平层,并设定视频监控设备或楼层传感器系统,保证电梯出现故障时,可精准定位到故障楼层,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2.2电梯直接入户和加装电梯在阳台入户电梯的处理建议

首先,在项目报开工的时候,就应当严格把关,审查相关图纸,使其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其次,电梯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总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中,旧的电梯可能不满足现行检验规范的相关要求,所以电梯检验存在“新梯新办法,旧梯旧办法”的项目诸如救援通道不符合现行检验规范的要求的电梯整改难度特别大,甚至有一些小区无法通过土建来进行整改。为保证消防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在电梯严重工况下实施应急救援操作,依据现有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电梯需具备相邻的能实现无阻碍的救援层站之间的地坎间距不应超过11m;或设置了符合要求的轿厢安全门。笔者就此问题多次咨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相关答复和检验实际,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通往紧急操作位置的通道应当整改到符合相关要求。(2)如果可行,将涉及相关楼层的住户钥匙或者11m楼层范围内能有一把钥匙统一管理,在钥匙管理制度里面明确。(3)与相关层站的住户签订相关协议,允许在电梯严重故障工况时进行破拆等形式抵达相关层站。(4)加强电梯应急救援演练并做好记录,明确相关救援层站。对电梯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在电梯救援说明里面明确。

2.3其他措施

2.3.1电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96333工程建设

96333工程根据电梯应急救援体系的总体思路,制定电梯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故障电梯、救援中心、维保单位、生产厂家、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多方信息整合体系,建立具有快速记录、快速定位、统一调度的电梯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各方信息互动和救援力量调度。工程的前端即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包含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系统为实现处置平台各项功能提供了物理支撑,主要包括:呼叫系统、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综合布线系统、UPS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刽、机房门禁系统、会议系统、单兵系统。软件系统整合电梯信息、维保单位信息、救援点信息、厂家信息、安全监察机构信息、外部救援机构信息、救援专家信息,集成短信平台、GIS系统(后续建设)、呼叫中心系统等,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查询、增加、修改、监控,能够在接受求援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利用掌握的资源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快速救援处置。系统采用微软.Net架构,采用C#语言及VS2008可视化编程开发工具,采用MSSQLServer数据库开发。

2.3.2加大日常检查力度

电梯维护单位需要定期排查电梯的故障,出现问题及时抢修。还应该对电梯的运行装置和制动系统等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松动或损坏迹象应及时更换。公共交通型的自动扶梯需要有专人把守,对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制定出应急措施预案。当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当电梯的载客量过多时,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并帮助群众安全乘坐电梯。当电梯的运行状态不稳,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停止电梯运行,解救被困群众。除此之外,质检部门需要定时做好对企业和相关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维保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及时进行处罚,对于不合格的企业开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并及时上报监察部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救援通道不畅给电梯困人救援带来极大困难,应当在前期方案、设计、审图阶段严格把关,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对于新检规实施前已经安装验收合格的电梯,如土建确实无法整改,检验人员应当要求相关单位结合《检验规则》第2号修改单和现场实际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救援通道不畅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谭跃海,黄琴,吴璠,刘旭,李冬.电梯救援通道问题探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8,05:36-38.

[2]陆红.电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6.

[3]孔维东.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改造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