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下浅谈高中物理的教与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下浅谈高中物理的教与学

朱远彤

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岳庙高级中学714200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教育学和物理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与学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于高中生而言,想要更好地立足,就必须要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高中物理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实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产生了很大的遏制与影响,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要加强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研究,以此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高中物理课程

物理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自然科学课程。物理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科学至上的时代,要想更好地立足,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技能。中学物理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等手段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更深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全方位地发展探索物理自然世界的兴趣,以此来全面客观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高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这是客观事实。对比初中与高中的物理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初中物理教材文字描述通俗易懂,所研究的内容仅限某一领域很简单的知识,所研究的现象也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多数是单一的物体、静态的物体,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不需要去理解。高中物理教材文字描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前的备课这一环节上要下工夫。首先要认真地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能联系到的一些对教学有帮助的知识。

2.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属于定性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高中物理不仅内容多、难度大,而且使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比较复杂而抽象的物理现象及过程。高一新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基本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一下子不能有大的改变。

3.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也是教师表演的舞台。针对刚刚接触高中物理教材的高一学生来说,自己在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上还没有走上正常的轨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来正确地进行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如:

(1)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一学生对高中比较抽象的物理模型在头脑中还不能想象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2)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法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实验,以实践体验知识的内涵

物理知识包含着众多的原理性问题,抽象性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同时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所以将学生的所学与实践相联系,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知识的抽象性,化抽象为具象,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高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三、合理设置作业,更新评价观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倡导发展式评价,在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潜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有所提高。对于学生的作业设置来说,相应的知识检测功能仍然需要体现,但是可以在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上跟紧时代步伐,体现课标中更新的理念。作业可以是作业本上完成的,也可以是“说话”中完成的,也可以在“玩”中完成等。

总之,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学习方法外,智商的高低、学习的耐力、勤奋的程度、探索问题的兴趣、创新能力的高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学习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探究学习方法是万万不能的。

参考文献

[1]乔祖芳《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黄振璇《浅谈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