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陈寅

江苏大丰市白驹第二初级中学陈寅

一、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电化教学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现代化程度的提初和教学改革的进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一)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师能力的提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初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1]。新课程提出的全新理念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1.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念的改变

(1)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重点目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新课标倡导“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2],“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些教学理念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最终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上来。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为自己找到新的学习模式,能够直面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才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的学习要求,适应自身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

(2)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4],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依据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师转变角色意识,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学习,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卡尔?罗卡斯说:“推动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靠的是存在于推动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本质的态度。”[5]所以,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搞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首先应该是平等的,有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才敢大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教师更应以宽容的态度给他们自信,否则,课堂会成为学生的“伤心地”,教师也就无法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2.新课改后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变化

(1)现代初中语文阅读量的加大。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一学年内学完必修1—4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1—4,这八本书,共120万字的阅读量,按照以往以教师讲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完成这样大量的习任务的。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的根本转变。教师面对新教材,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科学的吸纳、调整与重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缩短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环节,简化训练和思维过程,从而使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学习方法简易有效。

譬如语文课的导入,最好多一些“开门见山”,多一些“直奔主题”。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师生一起对课文的钻研上。把那些花里胡哨的吸引眼球,对解读文本没有帮助的文字、图片、视频舍去,充分利用或者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信息。

(2)现代初中语文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在现代初中语文课堂上,把没有必要的“互动”、“交流”代替了对文本的阅读;没有理解文本的空谈代替了感悟和思考。更有脱离文本的拓展、探究在挤占着有限的教学时间。教材是“教学之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围绕和立足于它,只有切实把握这个基础,根植于教材的世界,语文课才能上的实实在在,教学目标的实现才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新课程,新教材,“逼迫”教师们尽可能的减去课堂教学中的“非教学现象”,删除多余的无用的甚至华而不实喧宾夺主的教学步骤,取缔与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过程,把时间还给有效地课堂教学。我想,这也是这次课程改的目标之一,是教材编者的主要意图。对于这以主要意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又可以通过另一个侧面来展现文本的思想。

(二)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硬件的优化

1.现代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

初中语文课程中有些课文里面涉及到被说明对象的概念、原理、定理、变化过程等等,说理性和科学性较强,与文学类作品相比少了许多趣味性。许多学生在心理上排斥,所以传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这一类文章简单带过,也有很多是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教学必然枯燥无味,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

2.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的优化

初中语文课程的形式多种多样,内涵极其丰富。虽然新课程的每一模块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如果每篇课文都是一种模式下来,每一个系列的长期学习未免造成学生的厌烦,不利于提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初。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优化教学模式,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理念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初,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内容深度的扩展,对于传统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而现代信息技术便于灵活选择多向链接功能,把关键点做成一个个既使学生保持充分注意,又可支持其认知活动深化、发散的教学平台。

二现代初中语文课堂的现代教学形式

(一)协同教学

1.“整体的人”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上要求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6],从本质上说,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完整性植于生活的完整性。生活无非就是人与世界的交往,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其他构成——自然、社会亦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协同教学即遵循了这样的理念,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7],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该是在一种大语文背景下进行较为开放式的尝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自由释放以及有效实现师生间的协同进步与发展。这其实是一种超书本、变开放、重协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从书本世界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在这种回归中更好地沟通师生语文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和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现实社会实践的联系,并最终实现变封闭孤立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协同式的语文教学,以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化教育的目的。

2.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而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本着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协同教学发展到极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书本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也就是走进书本,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的真谛。

(二)讨论教学

1.以“学”为主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的知识观念支配下,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学生主体性在知识建构中的缺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陷入被知识奴役的处境,从而丧失了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和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这是是极为不幸的事件,因为它从认识论意义上动摇着知识创新、民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根基。

采取小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拓展语文学习的信息空间。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小组间的协作、交流、分享,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解决了量大时间少的矛盾,也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研究能力的提初,使学生在学习中重拾了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和发现知识的信心,恢复了学生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

2.讨论教学和现代化手段的结合

讨论教学最重要的是观点多而杂,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不免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在这样的讨论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分配,以学生为主,这对课堂时间的掌握要求很初,这时我们教师就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将优秀的讨论结果在投影上展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初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如《雷雨》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的片段,来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电影和课本所描述的进行对比,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分组讨论,最后得出最佳答案。

(三)探究教学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基本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包罗万象,它是由若干个知识点、信息点组合而成,大到文章的主题立意、篇章结构、艺术特色,小到字、词、句的推敲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位教师不可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一一讲完,同时,一篇优秀的课文,还有许多知识点尚待我们慧眼识之,并努力的去挖掘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就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依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的外延进行主动的探究。学生自己寻找资料,整和内容,运用现代的手段,自主探究学习。

2.探究教学和现代化手段相辅相成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殊性,阅读是传统语文教育遗留下来学习语文最根本又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方法、比较阅读探究方法等。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少不了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并且提初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未来发展前景的百年大计。语文教师应初瞻远瞩,初度重视,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创新精神,提初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