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浓浓的学习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浓浓的学习意识

任如春

四川省盐亭县金孔镇初级中学

摘要:平等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和谐共进、教学相长。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人情”味,课堂主体将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学生的情感得以渲泄,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加工场”,而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但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备课,对要教学的内容反复揣摩,保证授课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给学生一个严谨治学的印象。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给学生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历史和谐师生学习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异常的艰难。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吃透学生,另一方面更要深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教材的脉络体系,与此同时才必须有一整套娴熟的教育教学方法。否则,事半而功倍。如下是我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和理论学习成果,形成的点滴经验。

一、强化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眼球

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总是变着花样地设计课堂导入,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但常常是时间花了,脑筋动了,却没有效果。课堂导入因为是设置在一节新课开始的时候,所以在设计时一要注意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可以通过导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注意尽量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执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九一八事变》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9月18日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到底对中国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这样的导入简洁、直接,从现实入手,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的注意抓住了,激发了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准脉络线索,把握节奏快慢

初中历史有些课文看上去有些凌乱,教师可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加以整合,尤其是要理清线索,在新授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感受,而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教师又要注意课堂节奏,不能在一个感兴趣的地方滑了边,以至于重点的地方一带而过。如我在执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时,因为学生对三国的很多故事很了解也很感兴趣,在请同学讲讲熟知的三国故事时,学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所以导致然而一节课已经过半而这一课的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还基本没有涉及,对本课的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基本没有突破。其实,教师的教学节奏感对于教学的效益是有很大影响的,很多的新教师在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教学节奏感而完不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则能收放自如,很好地处理课堂与课外延伸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要关注训练自己的教学节奏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创设平等关系,建立开放严谨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差异生成性的教学原则。平等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和谐共进、教学相长。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人情”味,课堂主体将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学生的情感得以渲泄,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加工场”,而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但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备课,对要教学的内容反复揣摩,保证授课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给学生一个严谨治学的印象。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给学生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发挥好作为一个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乱糟糟,必然会影响师生的情绪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建立多元评价,进行信息反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因此,评价要及时、准确,富有激励性,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反馈要有参考价值,要能给教师的课后反思一定的指引方向。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总之,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最主要的应该看学生的发展,但同时也应兼顾到教学理念、教学节奏、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教学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单独落脚在哪一个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