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现状及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初中生物课现状及实践分析

朱立群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朱立群

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每一个重要发现都是科学家长期实验探究的结果。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科学家的实验探究过程。未来生物学的发展也主要依赖于探究过程的进一步深入。正是基于以上这些认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实验,足以见得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本文从初中实验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开始,给出了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现状、实践分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阶段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依然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人类的不断探究不仅发展了生物科学,也启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实验探究。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知识性描述,也有很多实验教学。这些课程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获得正确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新课标强调要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和过程,没有切实将实验教学和学习者的自身发展需要密切结合。有的生物实验课程需要很多准备工作,例如细胞样本的选取、制备、光学仪器的调试等等需要耗费老师较多时间和精力。所以,部分老师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开展实验教学,选择了课堂讲解,或尽可能少做甚至不做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只做演示性实验,学生在课上只能观看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对教师的操作要求

1、规范操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与教师的教学规范有关。教师是否遵守教学规范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是生物教学更为注重实践活动和科学理论。生物教师必须依靠专业严谨的科学精神来完善生物教学手段。在遵守教学规范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实现基础教学理念和科学思维意识的集中体现。强化教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务实态度,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操作流程,将务实与创新的教学原则投入到教学规范的实践中。教师应以器械实验和操作规范为主,以引导教学和开拓思维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行为规范来开展教学实验。譬如要以课堂演示来规范器械操作和实验流程,为学生现场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及其检查用具和整理器材等实验活动。演示完毕后由学生来自主操作,以教师所规范的实验流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

2、开展研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学生只是机械式地按照流程规范做实验,并未对实验本身理论和效果予以分析评估。于是实验之后只局限于会做,对于现象和结论方面却只是死记硬背,违背了实验之目的。教师应在实验之前组建学生小组,对实验予以具体研究,通过研究性实验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做实验要讲究目的与价值,不能盲目或机械地传授实验流程和操作程序。更应以实验的理论价值和操作经验为主要学习对象,防止对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的研究性实验流于形式。促使教学体验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本身和教材内容进行互动性讨论。建立生物课的阅读活动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规划。

在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活动时,教师要指出课本上采用了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多准备一些植物进行对比。还要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例如那些植物叶子的观察效果最明显?原因是什么?酒精隔水加热以及直接用水加热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方式能够让叶子脱色更快?原因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分析原因,教师再做解答。

三、实验中突出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通常生物实验,都要使用生物材料,所以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不采集野生动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或不伤害它们,这既是爱护生物资源,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这册教材中涉及鼠妇等实验动物,也应该特别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爱护它们,并且在实验完毕将其放归大自然。在本册教材中笔者还适当增加了一些实验。例如在《植物的生长》一节中增加了实验《做植物医生》,其中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诊断给其提供的植物的无机盐缺乏症,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保护植物乃至生物圈的责任感。整个课程标准没有要求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以及解剖动物,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另外,在实验中改进实验方法及材料时还应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讨论,这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我们还可以采用模拟实验,如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情感化的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教师不断创新,还可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爱心。

四、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和组织好活动,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很多实验,与其教师一人独揽,不如让学生做,或指导学生自己上台完成。比如,“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如果教师提前把萝卜条分别浸在盐水和清水中,上课时就给学生看一个实验结果的话,对学生的说服力不是很大,不如课前布置学生回去做这个实验,上课时把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这样则更具有说服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的学习中,凡是能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亲身体验。例如,在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我补充了下面的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说明血浆中有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很容易就记住了。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学生如何去“学科学”“爱科学”,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科学”,即通过实验探究去发展科学,去认识自然界的未知领域。这样通过学生动手,一方面使他们能学到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又使他们能亲自体验到探索自然界的快乐,激发他们投身科学的理想和志趣,而且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玉兰.??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2]凌丽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3]莫雪斌,李坊贞,陈小珺.??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中学生实验能力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05).

[4]李嵩.??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3).

[5]陈月芬.??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凯里学院学报,2008(03).

[6]欧清清.??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高[J].?考试(教研),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