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肠梗阻护理措施

杨小玲

青神县人民医院杨小玲肠梗阻是一种常见急腹症,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停止排便等,临床在治疗肠梗阻时根据症状的情况实施治疗,对于重度症状者往往实施手术治疗,避免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如酸中毒、脱水等。肠梗阻的发生与人们的膳食结构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不断发生改变,肠梗阻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而手术治疗作为常用治疗方法,其护理干预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1、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引某种原因使肠内容物出现通过障碍,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病情进展快、诊断困难等特点,极易导致患者死亡。若高令人发生肠梗阻,极易出现酸碱平衡、电解质、水失调,从而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引发死亡。诱发肠梗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肠外原因、肠管本身原因等,其中肠外原因包括黏连引发的肠折叠扭转、压迫肠外肿瘤、肠扭转诱发黏连等,肠管本身原因包含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炎症性肠病、肠肿瘤肠吻合等。

临床根据病因可将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根据肠壁血循环分类,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2、肠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根据病情严重情况、疾病类型等选择治疗方式。

(1)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当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时,即保守治疗,需注意其治疗重点共有三点组成,分别为胃肠减压、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纠正、抗感染。其中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以胃肠道中气体液体积留剑豪为目的,促使肠腔平膨胀减轻,有助于恢复肠壁的血液循环,从而使肠壁水肿减少。其二,对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进行纠正,这主要由于肠梗阻的主要特征包含生理紊乱,因此在治疗时应当及时有效的给予纠正,在没有得到血液生化检查的结果之前,可先实施盐液平衡处理,当测定结果得出以后,以结果为依据进行相应调节。其三,肠梗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该部分患者都伴随后肠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在粘膜屏障的功能受到损伤以后,肠道细菌极易发生移位,或者场内细菌由肠壁穿过到达腹腔,从而引发感染,而细菌在肠腔内迅速繁殖生长,因此应当给予肠梗阻患者抗生素治疗。

(2)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

肠梗阻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与类型,部分通过实施保守治疗便可好转,但多数还是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若肠梗阻患者在实施非手术治疗以后,病情没有任何好转,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此时应当考虑实施手术治疗。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尤其是闭襻性肠梗阻也应当实施手术治疗。另外,对于黏连性肠梗阻频繁发作,反复不断,对患者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此时也应当考虑实施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手术治疗方式不断增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操作。对于小片粘连或者粘连带粘连患者,可实施简单的切断分离手术即可。若患者出现小范围局限紧密粘连成团型肠襻无法分离,或者肠管环伺者,需实施肠切除吻合术,例如肠管明显水肿,一期吻合存在困难,或者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身体状况不佳,可实施造瘘术治疗。若肠梗阻患者的情况很差,或者术中血压维持困难,可先实施肠外置术。对于肠襻紧密粘连且切除与分离困难者,可实施肠梗阻部位的近端肠管与远端肠管的侧侧吻合术。若患者因广泛黏连,且肠梗阻反复发作,应当实施肠排列术治疗。

3、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

(1)保守治疗护理措施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肠梗阻的预防,一旦含有腹壁疝应当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发生绞窄、嵌顿从而引发肠梗阻。不管是否发生肠梗阻,都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运动、饮食、睡眠等。其中个人卫生习惯就要求了个人需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积极打扫卫生,勤换异物等,保持个人卫生。在饮食方面,应当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纤维等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膳食平衡,营养均衡,不可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刺激,禁烟忌酒。对于运动,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与抵抗力,而个人应当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与运动量,运动方式包括游泳、散步等有氧运动,运动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此外,肠梗阻患者应当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不可熬夜,确保睡眠充足,在出门时应当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机体多项指标,一旦出现控制不佳情况应当选择手术治疗,避免病程延长,引发其他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以及死亡发生概率。

(2)肠梗阻手术治疗护理措施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且临床将疾病的治疗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这就要求了临床不仅需提高医疗技术与医疗团队,还应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治疗。

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生疾病后往往产生焦躁不安、抵触治疗等情绪,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倾听患者的诉说,对其疑虑进行解答。通过PPT、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发展,提升患者认知。结合患者年龄、学历等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如深呼吸、转移注意等,鼓励患者治疗,向其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自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检测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等多种生命体征指标,准备手术期间所需药物与器械,并监理静脉通道。

术中护理:向患者讲述手术的项目与操作过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多项指标进行监测,调整手术室内的温度约25℃,湿度约60%。加强术中临床症状的观察,检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完成手术所需设备器械的递送,与医师更好的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在术后需密切关注切口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红肿、疼痛等现象,一旦出现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发生感染。此外还应当关注患者便秘、腹胀等并发症,做好预防工作。指导患者的饮食,正在肠道蠕动恢复以后,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随着排便情况的恢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当注意禁止生冷刺激性食物,增加饮水量。加强腹部的护理,保持半卧位体位,早期行床上简单运动,例如腹式呼吸、上肢运动、下肢屈伸运动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同时配合腹部按摩,对胃肠蠕动产生刺激,待症状好转以后,帮助患者下床活动。化加强心理指导,叮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与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爱,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术后恢复。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