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与医院感染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消毒供应中心与医院感染管理

康虹1,2(通讯作者)唐四元1

康虹1,2(通讯作者)唐四元1

(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运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将医院感染管理方法融入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充分发挥医院各科室的联动作用,规范临床科室使用器械后的预处理,加强对科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从而规范科室管理。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到位,无菌物品供应合格率达100%,无院感事件发生。结论将医院感染管理方法融入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82-02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供应无菌器材的“肝脏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有着重大的作用[1]。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的管理,做好各类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确保为临床科室提供零缺陷的无菌物品。现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做法报告如下:

1医院领导重视,有效提前预防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为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STERISVISION多舱清洗消毒机等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工作三区设置了空气净化,使医院感染监控和消毒隔离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和管理。院感科不定期为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空气检测及业务指导,护理部定期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查房,经常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无菌物品质量的督查,规范临床科室对使用后器械的预处理工作及各类消毒物品的规范使用,后勤中心定期到科室检查设备的运转等。全院各科联动,把结果控制变为提前预防,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更新观念,适时了解国内外消毒供应和医院感染专业动态,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除常规培训外,还需抓住区域的重点项目进行培训,如:去污区是接触污染源最多、最危险的地方,故工作人员特别注意职业安全教育;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培训避免物品的二次污染;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重点培训无菌物品操作原则,确保发放零缺陷,避免运输过程中无菌物品受到污染等。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和重视医院感染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关系,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各项监测标准及技术操作规程,杜绝或尽量减少缺陷的发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2]。

3加强环节管理,预防交叉感染

3.1布局合理严格按照卫生部三个强制标准要求设计,划分工作三区与生活区,各区有实际屏障隔开,各工作区设有缓冲间、双门互锁传递窗,并设有人员通道、污物通道、清洁物品通道、无菌物品通道,有效控制人流、物流和气流的流向,不交叉、不逆行,做到了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2去污区管理去污区是处理污染器械物品的场所,而清洗工作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复使用的器械如清洗不彻底,依赖于最后的灭菌过程,由于器械上残留有机物则会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性,从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因此,消毒、灭菌不能替代清洗[3]。定期检查清洗用水质量,我院所有回收物品均先按照手工清洗流程进行刷洗,然后再装框检查清洗质量,清洗干净后置入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消毒,保证物品的清洗质量。

3.3包装区管理经过清洗消毒的大量器械在包装前处于裸露状态,直接受到操作人员的手、台面、空气中的微生物想影响,易造成二次污染[4]。每日包装前30分钟用含氯消毒液湿拖地面、湿抹包装台面及运输工具,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应洗手,规范着装,包装时戴手套,尽量避免徒手接触清洗消毒后的器械物品,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5]。正确掌握灭菌器的操作规程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6],确保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3.4无菌区管理进入无菌区应洗手,规范着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检查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及有效期,杜绝非无菌物品存放及不合格无菌物品进入。下送过程中确保运送的无菌物品不被污染,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去除外包装方可进入无菌区存放。实施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认真检查每一件无菌物品,确保发放到临床科室的各种无菌物品在安全范围之内,实现“零缺陷”无菌物品供应。

3.5质量监测管理每日灭菌器空锅B-D试验,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每锅做批量监测放行并适时监测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周每锅做生物监测,每月做空气监测、物体表面监测及无菌物品质量监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按照PDCA循环方式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近年来医院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我院通过全院联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素质,落实清洗、包装、灭菌、存放、监测等环节管理措施,使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的供应质量,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林萍,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1(10):7945.

[2]王波,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1,8(24):259-260.

[3]黄梅花,郑志英,刘丹等,乙型肝炎病人污染器械清洗方法及其清洗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31.

[4]姚芳,李咏梅,强化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J].临床合理用药2011,9(9B):166-167.

[5]于凤菊,史秀青,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用药感染[J].齐鲁护理杂志,2010,6(16),117-118.

[6]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中华人民卫生部,2009,19(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