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中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供热管网中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戴剑锋

身份证号:32068319841112****

引言

现阶段,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已经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降低供热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随着集中供热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和进步,系统智能化水平逐渐提升,其运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弥补了原有温差孝流量大、前端热、后端冷以及热能利用率等缺陷,逐渐向温差大、流量小以及全网热能平衡分布的经济效益模式方向发展。此外,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能够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自动调节,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职能体系,从而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1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概述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运行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热力站间的科学连接,并确保一、二次热网系统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避免两大系统中供热介质的混合,保证热介质的稳定运输,规避不必要能耗问题的产生,实现供热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换热站和操作站之间则通过远程连接,实现实时自动化控制。

2供热管网中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优势分析

2.1提高供暖质量,便捷服务居民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设置温度,不受外界室温干扰,加热到达系统设定的温度时可以自行停止,充分保证居民室内良好的恒定温度。优化设计后的管网系统运作具有间歇性,可以充分实现节约能源、降低供暖设备运行噪音,加上供暖基地的设备离居民区较远,所以不会对居民的日常休息和生活带来干扰,充分实行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2.2从经济效益上来看

热网控制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时的自动化监控,不仅达到了节能减排,避免了传统的城市供热系统中人工使用所带来的不便以及能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可以科学有效的调节温度,使温度均衡的进行分布,实现节能减排。及时调取数据的便捷性也能够实时掌控运行状况,一旦出现运行问题,便于及时进行维修与检测。

3供热管网中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构成

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热源、管网与中继泵站、热力子站。在具体的系统运行过程中,上述三个部分相互协作,实现了完整联动体系的构建,并以此为基础带动三个控制系统的完善,分别是:调度中心、通信网络平台、热力子站。其调度中心与热力子站通过网络平台相互沟通连接。

3.1热力站的自动化

热力站自动化系统构建的目的为了充分满足各个子站的热量需求,并根据所需进行及时、合理调配。具体内容如下:

3.1.1换热站自控系统

作为热网自控的核心子系统,换热站自控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温度、压力及流量传感器,自动调节阀,循环及补水泵变频器等设备组成。其控制回路分为:1)一次网流量控制回路;2)二次网循环控制回路和定压回路。该系统运行时,能通过对一次回水调节阀的控制,确保一次网流量控制回路的合理运行。借由二次网中循环泵和补水泵转速实现对二次网流量的调控。网络调度中心根据热网平衡原则,对换热站下达控制指令,换热站的PLC系统根据站内实际情况对二次网中循环泵和补水泵转速进行调控。

3.1.2首站自控系统

首站紧邻热电厂,用其输送的热蒸汽加热一次循环水。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将热源中的热蒸汽、热水重复传输到热网中去,由此实现热源的循环使用。首站自控系统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分别是:1)安全性;2)对供热管网负荷及流量的调控。

3.1.3冷热水换热站自控体系

该系统的构建能为居民提供采暖、热水供应、空调制冷等实际需求服务。一般而言,该系统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的日常供暖需求,并能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3.1.4泵站自动化系统

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加压泵站以及混水泵站。加压泵站是通过加压作业操作,对热管网中的水力状况进行调控,从而保障供热作业的稳步开展。而设置在热源处的混水泵站则能在热媒的水力与热力状况出现异常后对整个供热管网热媒提供循环动力。加压泵站的设置能避免因供热管线过长而导致的供热管线内压力过大造成的管道泄漏。混水泵站能联结独立运行的一、二次管网,使其统一调配、联动运行。

3.2锅炉房自动系统

为提升锅炉房自动化水平,需建立及完善锅炉集散调控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中自控系统,DCS分散控制系统能将锅炉的控制工作分散到多台计算机上,并使用双重化等冗余措施,以达到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DCS系统功能如下:

3.2.1系统连接现场传感器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

3.2.2根据所采集数据的分析结果下达控制指令,使其所关联的现场执行设备进行工作,实现自动控制调节的功能;

3.2.3接收锅炉控制系统的控制调度指令,将所的采集数据通过通讯网络与监控中心的操作系统连接传输,实现对整个锅炉系统的优化管控,实现实时监测、智能调节等功能。

4供热管网中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相关技术

4.1变频技术

变频技术的应用,能增强供热自动化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并降低成本。由变频器结合计算机的控制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原有监控仪表,通过专业通讯线路将其与专门的控制计算机相连。该技术的推广运用,能使供热管理更加简便,并能保障逻辑功能保护的实现。此外,可通过构建数据收集与控制模块,对整个供热管网进行实时监测,并针对异常数据总结出故障的类型。

4.2自动调节技术

集中供热自动调节技术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的运行调节。在保证热力站和热用户用热量的前提下,对一次网的供水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通过对二次网的循环水泵的变频调节,可减少管网的水力失调对热力失调的影响,在满足供热要求的同时,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例如:通过测量热力站二次网供回水温度,确定电动阀的开关量;调节循环水泵的转速使得外网总流量达到设定值等方法。

4.3分时段控制技术

随着热能计量收费制度的逐渐普及完善,集中供热系统必须具备分时供热、精准计量的功能。在供热系统建设过程中需加强对分户、分段、分时控制作业的开展。通过对分时段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构建,提高对供暖区域划分、调节温度变化参数等数据的收集,促进供热效率、节能环保等各项指标的提升。

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的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建设需求越发迫切。本文着重阐述了供热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具体运用和优势分析。笔者认为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集中供热作业必将获得有效的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李春明.城市集中供热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84.

[2]张浩.集中供热自动化系统在供热管网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5,(02):127-128+142.

[3]聂夏洪.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自动化控制[J].科学之友,2012(05).

[4]石磊,李国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