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如何成为专业课学习的工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中职数学如何成为专业课学习的工具

林峰

林峰(齐河县职业中专山东德州251100)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困惑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基础、方法、习惯、态度、氛围、效果等相对较差。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这不是他们的错误,而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其次,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聪明,只是我们没有走入他们内心深处,没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长处。他们对文化基础课更是兴趣低、基础差、用功少。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真正成为学习专业课的工具?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

中职数学教材,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专业还有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地配合专业教学的要求。而文化课教师大多是师范毕业,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面较窄。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联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所以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使数学教师也能了解一个或者几个专业的专业课。这样数学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授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机地与专业课结合,真正把数学变成学习专业课的工具,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课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相互整合,配合专业课举例讲解,提高学生兴趣

由于中职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师,明确各自的教学内容及重点。

机械加工类专业要求学生首先要会读、会画图纸,所以应该把立体几何中的平面、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等提到前面来讲,建议在应用数学平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向量(平面向量、空间向量基础部分)、立体几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简单性质介绍,简单几何体的性质、面积与体积计算)。教学中可以列举CAD制图中的实例,如机器零件的设计制图、小区房屋规划图等。机电专业、电工电子专业由于对电流、电磁波、电路图等应用较多,建议首先对三角函数(解任意三角形、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圆锥曲线的方程、平面解析几何(建立方程和曲线的关系,会利用坐标法解决简单问题)进行讲解。在应用数学平台的教学内容包括:向量(平面向量的计算、空间向量)、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正弦型曲线及物理应用、解任意三角形)等。教学中可以列举电压、电流的特征图像等物理特征反映正余弦的图像和性质等。

三.根据专业类别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合理编辑处理,适应专业课教学

我们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合理编辑,大胆删减。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编辑的教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对机械加工类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对教材进行取舍

现行的数学教材,很少从专业教学需要角度考虑组织教材,而是以所谓的数学体系为依据。实际教学中,当专业教学中需要相关知识时,只能教师自行介绍,深广度由教师自己把握,不同的教师对专业又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学效果又慢又差。作为专业背景下的职业数学教学,应该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统一规划对原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造、扩充、加深,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归顺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拓宽或加深相应的数学知识。

五、提高中职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为专业课教学保驾护航

首先,要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作为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不但要钻研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其次,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职校学生刚入校时,根据专业的需要进行学习,由于专业意识的驱使,学生往往急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求成心切的心理,使他们以实用的眼光看待知识的学习,学习具有选择性。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数学教学从内容上使学生获得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给学习专业课带来方便,从方法上拉近与专业课的距离,这就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教材取舍、深浅程度、教育质量的改进、应用性等诸多方面问题的重视与解决,将会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性,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再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尝试更科学的评价模式,例如过程考核。老师在每次上课前可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检测结果记入成绩,慢慢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每次上课时老师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比如学生的课堂听课状态、随堂练习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回答情况等等,分类计入日常教学考评,这样既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困难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促使学习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