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泛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3

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泛论

杨宏烈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价值?广州模式

广州有2223年的建城史、87年的全国“一口通商”开埠史,同时也有160多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史。这些历史留下了不少地位显赫、内涵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简称“工业遗产”)。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印记,不但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等方面的“本征价值”,而且具有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功利价值”。遵循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城市规划原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开展工业文化遗产的调查考证,探讨其界定标准和保护策略,推进“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的工程实践,对广州来说是一个不可须臾或缺的工作。

一、广州工业文化遗产研究价值

价值取向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最深刻的影响因素,对待近、现代工业遗产概莫例外。研究广州工业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内涵和作用。

(一)明晰城市工业文明史的发展历程

广州是我国海上丝路的始发地,最早引进国外近现代工业技术,最早出现外资经营企业,最早出现大宗对外贸易工业商品,最早办起近代军事工业①。鸦片战争以来,广州私营民族工业、国家民族工业、官僚买办工业、外国资本主义工业、以及社会主义工业,都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它们先后构成了大清帝国、中华民国、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工业遗产主体,反映和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是人们阅读城市文明史的实物读本。

(二)把握工业推动城市变革的原动力

历史总是用静默来提醒人们曾经的兴盛,并发人深省以求后来的发展。广州长期“一口通商”,鸦片战争之前就沐浴和感染了近代工业文明,一直是我国南方工业重心。孙中山先生曾全方位制订广州“南方大港”发展规划②。每一项有关工业遗产都凝结着城市社会发展的演变规律。实施对工业遗产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对维护城市风貌、保持生机特色、克服千城一面现象,很有意义。

(三)满足人们对工业时代生活的怀念

工业遗产虽不怎么具有“赏玩性”,但影响巨大,表征和见证了人类社会衍生的生活场景,同样具有“文物”的特质,并具有某种特殊美学——科技美学的意义。一个成熟的民族必须正确地面对民族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片断。如广州水泥厂、珠江钢琴厂等场所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建立工业遗产博物馆,就能让人们产生对一百多年来工业文明、工业技术、工业社会、工业名人等历史文化的怀念。

(四)发挥工业文化遗产再生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无绝对的对立性。在保护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再利用,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遗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经济学价值。在国外,仍然使用着的工业设施也可划定为工业遗产。一般将工业遗产改建为展览馆、公园、艺术家工作室、特种演出场馆、餐厅、歌舞厅、体育活动场馆、超市、商业街等,效益十分理想④。广州信义会馆、“动感小西关”等工业改造项目就是很成功的。

(五)体现工业遗产革命教育性功能

从清末的全国第一个外资修船厂到洋务派的机器局,从张之洞到民国时期孙中山手下的企业家都应有一个恰当的历史地位。尤其广州早期工业时代,许多具有革命性、拓荒性的“全国第一家”工业企业③,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广州士敏土厂后来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它们是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的革命史迹,应以革命的名义来加以保护。

(六)探索先进的保护范例和制度模式

在保护体制方面,广州拟可首先突破由国家对文化遗产事业的统揽统包格局,让遗产保护与市场经营相结合。政府制定法律、规章,号召公众参与,鼓励企业投资,形成了优良的社会风气。既采用非盈利性体制保护遗产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又利用市场机制积聚保护力量,这是社会资产公平合理运用的前提。西村是民国时期的“工业开发区”,并联系到帆船时代海上商品经济加工业的历史。用推土机推平这块土地,在思想和手段上都是不可取的。

二、融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运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已进入“逆工业化”时代。工业遗产保护在许多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社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较为突出的有英国苏格兰保护规划指南。工业遗产拥有比例较高的是5个欧洲国家:比利时、英国、瑞典、法国、德国。广州不可能游离于世界性工业遗产保运动之外,跟着时代潮流走,用不着老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何具体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此为许多城市设计师、社会学家、人类文化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生态学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英国政府、欧盟、欧共体(CEC)等为利用“废弃工业区”、改组城市内部空间、控制大城市盲目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被“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道路,最后达到区域复兴的效果③。

对广州工业文明史上各个时期的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利用,可采用国际上7种典型的模式手法(表1)。重要的是动员全民参与关注,形成自觉的文化保护运动。

三、借鉴国内兄弟城市宝贵经验

香港大学早在上个世纪末叶,曾以几处工业遗址转型为题进行城市设计,而获国际竞赛大奖。2006年4月18日世界文化遗产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的《无锡建议》,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提上议程。

(一)上海实现工业遗产成功转型

对老工业厂房改造升级,至2006年就形成了70个都市产业园区。上海利用工业厂房改建为世博会场馆,浦西将有选择地保留、修复和改造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和构筑物,串联成一条20多里长的“工业遗产之路”④。过去工业多紧靠码头,广州白鹅潭珠江两岸同样存在连片的工业遗产(区)带,学习上海经验,大有可为。

(二)沈阳努力复活工业文明记忆

沈阳为中国工业基地,诞生过数百个“共和国第一”。沈阳努力界定工业文物标准,不仅是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也是进一步确立沈阳历史文化地位的需要。广州何谓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实验地?厘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方能生动佐证广州“四地”定性之说。

(三)南京变工业遗址“灰斑”为靓景

众多记录工业发展历程的企业(如熊猫、跃进、晨光、三乐等机电著名产品工厂)原址,原来处处灰色斑块⑤,现已成为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珍贵资源。广州前几年开展的“工业名企一日游”,大可波及到众多工业遗产领域,取得别开生面的效果。

(四)福建展览一个半世纪的工厂史

马尾造船厂前身乃1866年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倡办的“洋务”。现开办了600多平方米的厂史陈列室。广州企业部门设立陈列室,开办博物馆事业,目前尚不普遍。尤其成为遗产的老企业或遗产地,更应该让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起来,使之成为社会文明的象征。

(五)天津策划保护工业文物景观

天津是北方工业重镇,具有140年的工业发展史。工业遗产普查使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尘封中被揭开面纱。广州有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飞行之父”冯如的“红楼”飞机制造厂,宋庆龄亲自乘坐第一架国内自制飞机试飞成功的大沙头机场,广东航空队的两次长途始飞的起飞地,纪念“八一通航”、“中巴通航”的白云机场近代航站楼……,正是一座座中国近现代航空发展史的里程碑。

(六)中山市开辟工业遗址公园

中山歧江公园是利用造船厂遗址改建的,投资十分节省,生态效应、景观效应都极好,广受欢迎和赞扬。烟囱、龙门吊、铁路、驳岸、废机架、水草、芦苇……,在艺术家的手中都变成了优美的景点。该园是广州“眼皮下”最生动的例子。它的成功为伟人故里添色不浅。广州工业遗产中,许多大型的异形设备:如球罐、溶池、水塔、柱状合成塔、单叶双曲回转面冷凝塔、巨型烟囱、炉窑,特种传送运输的槽、轨、管、道等等,同样可以创造出特殊的工业旅游景观,不可一拆了之。

(七)北京老厂房变LOFT聚集地

北京一个50年代具有包豪斯风格的大型国有工厂停产后,设计、出版、展示、演出、绘画等艺术家陆续入驻,开办具有全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使得老厂房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急剧上升。北京目前正在编制西直门火车站、798工厂等在内的一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著名的“首钢”准备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广州的LOFT正在孕育之中,长期落后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历史建筑,或许通过这一途径两全齐美。

四、承当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使命

广州市新一届政府在原有城市空间发展八字方针——“东扩、西联、北优、南拓”的基础上,新增了两个字——“中调”,这意味着在老城区又要动些手脚了。“中调”的实质内容有哪些?如果“中调”并非“大拆大建”,而做好“退二进三”,承当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使命,无疑是正确的。否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又将遭受一次浩劫。2004年进行名城保护规划时,调查中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已划为“工业文物”。“中调”应该考虑将其作为城市有机结构部分的景观亮点,有计划地实施保护利用。

如广州海珠区纺织路东纱街18号,有当年广东士敏土厂两座三层意大利式办公楼,每层建有四面凉廊,极富韵味。这是1907年由清政府委托治平洋行澳大利亚墨尔本著名建筑师亚瑟·帕内设计的。1917年9月10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此就任军政府大元帅。此二楼经过修缮现辟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遗憾的是周边大环境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空间氛围,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环境整治规划的任务。海珠区拟建工业遗产博物馆,保护分布珠江后航道沿岸的工业文化遗产。这里是新中国早期的工业区,几乎每个工业项目都是一段历史。

越秀区的近代五仙门电厂成功的保护与有效利用,早已为业界所熟知。芳村地带广州信义会馆是由水利机械厂改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同白鹅潭酒吧街共同组成了一个环境优美、规模较大的文化娱乐展览休闲区。位于白云区的广州本田摩托车厂现已开辟为麓景湾室内体育活动中心,运动、康体、饮食一条龙服务,经营效益非常令人满意。

具有百年历史的广州黄沙火车南站遗址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创业、并与孙中山先生晤见的地方,水陆联运的自然环境记载了不少重大人文、战争等历史事件。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曾当面对其保护研究予以明确的支持,以改变当前损毁严重、使用不当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专家主张建构铁路发展史陈列馆、名人纪念馆及滨江开敞游憩地带,然而不和谐的声音却十分刺耳。以珠江岸边太古仓、馇甸仓等码头及双层特种油罐区为代表的上世纪初,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外资经营的河海储运项目设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特殊的价值,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媒体的监督。

与美好事物形成极大反差的现象却令人沮丧。正在拆迁的西村广州水泥厂,近27万平方米的厂址的拆迁,没留下丝毫具有悠久历史的工业遗产景观。单纯的商品房开发陡然增加了这一区域的人口密度与交通负担。许多有纪念价值、有观赏价值的大型工业设施尚未当作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而造成浪费。与之毗邻而停产了的西村发电厂区有汉代陆贾纪念碑和纪念亭及其军事设施“泥城”等古迹。如果二厂统筹规划,许多历史遗迹均可发挥更好的作用。

另外,广州氮肥厂、广州钢厂、造船厂等都是新中国工业的几张大牌,高炉、合成塔、巨型球罐、攀缘管线网络,……生产过程中曾是一幅热气磅礴的景象,作为文物遗产依然是一幅撼人心扉的壮丽景观。不论将来这些企业作怎样的搬迁处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任何商品楼盘也替代不了的。必须采取有效措,将相关工业遗产景观完满而科学地保护下来。

注释:

①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08):12-15.

②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广州名城辞典[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1.

③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世界地理研究,2002(3):57-65.

④郑时龄.城市中的世博会与建筑[J].城市规划学刊,2005,(4).

⑤张松.东方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关于工业遗产定义.2006.8.16.http://www.enorth.com.cn

[2]王建国.关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R].中国(广州)城市景观设计展览会,2004.

作者简介:杨宏烈,广州大学广州发展院研究所所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