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

刘兹良

刘兹良

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4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轻肩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床边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进行康复,用简氏疼痛问卷和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0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进行早期干预明显减轻了肩痛并有效提高了上肢的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痛;早期干预;康复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通过早期适当的处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肩痛的发生,继而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中心2013年9月~2015年9月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检查为基底节区病灶,均伴有上肢完全性瘫痪,排除意识障碍及多次发病及感觉性失语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12)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8例。对照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14)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发病后第7天进行评定并开始下述治疗。对照组采取床边指导家属干预。治疗组进行康复训练:①肩关节良肢位摆放;②鼓励患者保持上肢自助性锻炼,纠正肩及肱骨头在肱盂窝的位置,教会家属如何帮患者穿衣及体位转移,尽可能以正确的姿势患侧卧位,同时肩部充分侧伸;③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活动性:患臂负重活动,每次3~5min,每日2次;刺激稳定肩关节的肌群:把患臂伸直,同时用另一只手在患者腕下把患侧肱骨托起,再从近端向远端快速按摩患肢处于伸展的冈上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每日2次,每次10min;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肌肉的前提下,进行无痛性全范围肩关节活动,被动伸展患侧上肢,使肩关节充分外展、外旋,每日2次,每次5min。1.3评价方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0d后分别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两组间采用t检验。

2结果

40d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3讨论

对内囊出血或梗死的患者临床中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在后期引起肩痛非常多见,据报道肩痛在偏瘫患者中达84%,严重影响了患者上肢功能的预后。肩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①肌痉挛破坏肩关节运动的正常机制和患侧肩部处理不当;②肩-手综合征;③肩关节半脱位。在偏瘫弛缓期,由于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肩部缺少肌肉的支撑,抵抗不了手臂重量的引力作用,而过度牵拉了肩关节囊、喙肱韧带和周围软组织,刺激了这些部位的丰富的神经感受器而引起肩痛。利用综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肩痛产生的原因并减轻肩痛。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在偏瘫早期重视正确体位的摆放和肩关节的早期活动及患肢的负重,在保护肩关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肩痛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高圣海,倪朝民.偏瘫肩痛的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79-280.

[2]王升强,赵建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8-19.

[3]刘雅丽,尤春景.偏瘫后肩痛的原因与治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19: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