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方法研究

何学文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危害因素探析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近年来我院消毒供应室各工作流程,对每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危害因素探析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消毒供应室中存在着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质量监控,这可有效减少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开展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加强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并执行相关预防措施,对保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全院再生医疗用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正是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及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侵袭,其职业危害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进行细致调查,现将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探析了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生物性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在进行物品、器械回收时,经常会接触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临床诊疗用品,这可能会造成大量细菌的携带并造成间接传播感染,如常见的艾滋病、肝炎病毒、梅毒等,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据报道显示,经常接触血液、体液或经常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其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是一般工作人员的8倍,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高[1]。临床科室诊疗所使用过的医疗物品基本均会携带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物品、器械回收时,其发生感染的机率也必然高于其他人。

1.2物理性危害因素: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消毒供应室是采取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压力蒸汽灭菌等热力方法来完成灭菌工作的,其中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温度高达137℃,其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会使整个操作区域温度明显升高,而烘干机工作温度有90℃,消毒清洗机设备温度也有60℃左右,在开启舱门卸载物品时,工作人员若操作不慎极易发生烫伤。此外,机器设备的运转会发出较大的噪音,加之消毒供应室内环境潮湿,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一个高热、噪音、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2]。在进行敷料、包布等纤维物品处理时,易产生大量的纤维,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也极易造成吸入性伤害,因此呼吸系统损伤。

1.3化学性危害因素:消毒供应室对于工作环境具有严格的要求,需要经常对室内空气、操作台、墙壁、地面等进行消毒,对特殊物品还需要进行特殊消毒。但目前常用的消毒剂是化学制剂,如干热凡士林、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这些物品中的某些成分会散发气味,长期接触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出现头痛、皮肤过敏、眼部灼热,严重者可能会引发哮喘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引发癌变。

1.4意识淡薄:近年来,伴随着医疗人员编制改革,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数量急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临时工、合同工,这类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有限,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其内心更存在着强烈的下岗危机,因此工作人员经常超负荷、快速的工作,这也就增加了其感染的机率。此外,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后勤部门,认为其技术含量低不被医院重视,因此其心理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使其消极怠工,这也会增加人员感染的机率。

2预防措施

2.1严格掌握物品回收质量关:物品回收人员,应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在清洗物品、器械时应按要求着装,佩戴圆帽、口罩、乳胶手套、雨靴、橡皮围裙、护目镜等,特殊物品的回收应使用洗眼装置洗眼,并加强手部消毒处理。在工作进行中,应注意耐心、细心,尽量避免被尖锐物品刺伤、划伤,一旦出现受伤情况经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做好消毒工作,必要时应进行传染病检测,并做好免疫球蛋白的接种。对于器械的清点回收,应使用海绵钳或长镊子进行,禁止徒手进行,以免发生锐利器械损伤造成的各种危险。对特殊污染物品,回收后应单独处理,不得进入回收室,以免对消毒供应室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工作人员应在下班前进行沐浴,彻底清除身体上残留的消毒液雾粒及各种微粒、粉尘等,有效的减少职业危害的因素[3]。

2.2加强消毒供应室环境建设:在消毒供应室的建设方面,应遵从科学性、合理性,并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这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基础。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应包括办公区、工作区、生活区及浴室,做到污染、清洁、无菌三区严格分离,工作流程不逆行、不交叉。此外,蒸汽、蒸馏水专线供给,热水、气压稳定供应充足,各区域工作人员间开放性传话、传递物品,避免脱节[4]。此外,定期对基础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减少噪声污染。在各个区域内,应配置紫外线消毒,配备中央空调保障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2.3规范操作流程杜绝各类危害因素发生:消毒供应室工作内容包括医疗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及发放等,在这个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且多数操作为人工手动操作,因此在每个环节均需要建立操作规范,以保障工作人员免受危害因素侵袭。此外,针对各类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内容如下:○1在物品回收方面,针对器具的感染性,应将具有较强感染性的器具提前告知回收人员,同时在未回收前,应将各器具进行标志区分单独隔离。同时管理人员要有规律性的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并落实各项隔离防护措施。在接触生物性危害时,应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无论回收物品是否存在感染均一律视为感染危险,要做到万无一失。○2在进行医疗物品清洗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着装,防护服、口帽、护目镜均不可少,必要时可穿防护服,以防止清洗酶产生的气溶胶损伤工作人员呼吸道。在进行器械清洗时,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汽溶胶。操作完成后,应对室内进行通风处理,以降低空气中药液浓度,从而减少有害化学成分对人员皮肤及呼吸道的损伤[5]。○3每日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等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机器性能、水、电、蒸汽安全,此项工作应有培训合格的消毒专职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取物时,工作人员应站立于门后或旁边,避免暴露手臂,待物品冷却后放入货架。

2.4加强人员培训:安全、规范的职业操作对于减少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管理方应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增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促使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个工作环节,确保工作质量,坚决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

3小结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存在着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并坚决按照各项规范进行操作,同时不断提高防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杨美卿.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包头医学,2013,37(1):60.

[2]刘承军,邹佩珍,邱玲玲,等.现代医院中心供应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27-1028.

[3]贾继红.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131.

[4]徐碧华.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09.

[5]梁月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3):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