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心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小组心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汤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低视力患者81例,所有患者进行小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8.65%的低视力患者有焦虑的情绪,抑郁检出率为21.00%;干预后低视力患者无焦虑检出,抑郁检出率为14.82%,干预前后焦虑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视力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常见小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焦虑情绪。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209-02

低视力指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小于0.30至仅有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但仍能应用或有潜力应用视力去做或准备做各项工作[1]。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低视力是视力受损的一种,可以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各个方面,低视力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及慢性易激惹等情绪反应,导致患者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依赖行为增强,人际关系敏感等行为反应。为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低视力患者81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低视力患者81例,均来自于眼科患者登记表中符合低视力标准的患者。年龄为72~18岁。所有患者符合我国盲与低视力诊断标准及分级中对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2]。

1.2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以小组进行,将低视力患者随机7~8例分为一组。由两名具有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主管护师在心理大纲(见表)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集中进行在活动中心进行。活动中心明亮,干净,安全配备有多媒体影音播放装置,座椅成圆形排列。每组咨询的内容相同,前8次为1次/周。以后为1次/月,每次60min,共11次,历时5个月。每次下午15:00开始。开始前一天,电话通知组员,第一次由咨询师通知,以后10次,组员之间相互提醒。干预前,由组织者在活动现场,请低视力患者及其协同人员按填表要求,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当场收回。干预结束后于最后一次干预结束时以相同方法再次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表心理大纲

1.3效果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包括:(1)自设一般调查表,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基本资料。(2)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得总粗分,粗分乘以1.25取其整数为标准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重;(3)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个题目,计分方法与SAS相同,抑郁严重指数=粗分/80,标准分=粗分×1.25,抑郁严重指数<0.50为无抑郁,严重指数0.50~0.59为轻度抑郁,严重指数0.60~0.69为中度抑郁,严重指数≥0.70为重度抑郁[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干预前81例低视力患者中度抑郁检出率为21.00%,79.00%无抑郁情绪,91.35%的低视力患者未见焦虑表现,仅8.65%的患者有轻度以上焦虑。干预前平均抑郁标准评分为(41.68±10.30)分,平均焦虑标准评分为(39.12±8.08)分。干预后平均抑郁标准评分为(35.26±10.46)分,平均焦虑标准评分为(34.1±6.47)分。干预前后低视力患者平均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组心理干预是在团体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症状,发展人格,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本研究显示小组心理干预后低视力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显著,说明小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低视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小组心理干预给组员提供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在组员们学到沟通技能后,组员之间进行沟通,彼此交换意见,互相倾诉情绪好转,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就生活的意义价值观等进行交流,促使组员间患者拓宽思路,帮助患者自身更好的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娟,廖瑞端,冯涓涓等.助视器选择对提高低视力阅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2):1197-1199.

[2]马志坚,秦丽茹.白内障术后盲与低视力的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1):66-68.

[3]叶海静,邵永强.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5):44-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