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与形成性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合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交际法与形成性评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合及应用

黄悦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至今仍然影响最大的交际法,在国内第二语言教学界备受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制约了其发展。因此交际法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及运用,将更好地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优势,也有利于第二语言教学及评价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交际法;形成性评价;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离不开评估,科学有效的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及时修改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与2007年11月下旬《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要求极为符合,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用交际法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但是,旧的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我们尝试用形成性评价与交际法相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一、交际法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交际法又称为“交际语言教学”,较早时期被称为“功能法”。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

1.1交际法的基本原则

以单元----学分体系来组织语言教学。交际法一反其他教学法以语法或句型结构为纲的传统做法,明确提出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不排斥使用适当的句型进行训练。

1.2交际法的基本特征

1、语言教学以得体使用语言为目标,不仅要正确运用,还要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以功能和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实际需要,选择活的、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而不是“教科书上的语言”。

3、教学过程需要交际化,交际更是学习的手段。要创设真实的情境,适应教学。

4、语言、词汇、语法要通过创设的交际情景进行教学,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5、交际法要求以综合技能的训练为主,但不排斥单项训练。。

6、语言材料以螺旋式组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话题中涵盖前文提到的话题,并增加一定的难度。

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2.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宋海燕2008]

2.2、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1、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定过程,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课改评价的实践意义》李彦明2004]形成性评价分为六个阶段:自评、专家评价、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评价、进行中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1)、对教师教学的作用

、指导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丰富经验、提高教学成效。

、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评价信息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①、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在动态中,学生可以使其了解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成效,随时调整学习方法。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自我监控并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得体、恰当的语言交际方面,使汉语学习变得更加有效,而不只是关注HSK考试的过关率。

三、嵌入形成性评价的汉语交际设计

将交际法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嵌入形成性评价的汉语交际设计教案中,该班共有留学生12人,均来自泰国,学习汉语半年。教学内容为《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第二十七课《入乡随俗》。

实施步骤如下:

1、在第一课时熟悉生词、句型、课文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需要预习课文,再熟悉课文后,朗读课文并将其录制成音频,通过邮件传给老师。教师要给学生制作一个名为“成长袋”的文件夹,保存学生每一次上传的音频材料,每隔一个月将月初和月末的音频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在口语上的进步,给学生一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励学习动机。

2、第二课时,将十二个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课文分角色扮演,除表演同学外的其他同学完成手中的评价表。从语音、语法、对话的流畅程度方面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评价表就会明白完成一段好的交际应该注意的事项,明确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来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帮助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同学,注意他们的情绪,更好地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对学习汉语始终保持较强的兴趣和可以学好汉语的信心。

3、教师给学生几个不同的场景,针对“迟到”这一话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内容,自己组织一段对话。依旧进行分角色扮演,这次学生的评价表中多了对场景的合理性、语言的得体性的评价,创造一个最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加以实践。学生的评价是即时的,教师的反馈也是即时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教师在下课前五分钟做课堂小结,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自评和对教师的评价,学生还可以写下对本堂课的建议及不懂的问题。学生通过自评,培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课程进度及难易程度的调整。在

结语

以上嵌入形成性评价的汉语交际设计,基本满足了交际法教学的特点。其次,这一设计还体现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通过音频材料的对比学生看到了直观的比较,也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成长情况,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评价结果具有诊断性,同时为学生和教师都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并且发现问题进行反思。通过自评、互评可以是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

[2]杨惠元课堂教学评估的作用、原则和方法[J].北京语言大学学报.2004.(10)

[3]吴迪试论形成性课堂评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4]宋海燕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8)

[5]刘枫形成性评价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