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发生因素分析48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急诊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发生因素分析480例

门利友1崔宏伟2

门利友1崔宏伟2

(1吉林省吉林人民医院吉林吉林132012)

(2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卫生136521)

【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以发现其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来本院急诊就诊的成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共480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心理、恐惧心理、抑郁心理、抗治心理。结论:急诊医生不仅要针对急诊患者的主要病因进行熟练的救治,也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因素,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治疗。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问题发生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95-02

随着心身疾病越来越受临床重视,及时发现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因素并能及时对症处理,成为急诊医生新的工作任务,为适应新出现的急诊工作需要,本科对急诊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特点及规律,给急诊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帮助。本研究对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来本院急诊就诊的成年患者的心理问题480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成年患者,同意进行问卷调查,无精神疾患。发现有一定心理问题共480例。

1.2方法对急诊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因素进行了分析。

2结果

发现有心理问题的急诊患者共480例,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类:有焦虑心理的患者306例,占63.8%,有恐惧心理的患者94例,占19.6%,有抑郁心理的患者73例,占15.2%,有抗治心理的患者7例,占1.5%。

3讨论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问题与身体疾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急诊工作中,仅凭医院的先进仪器和急诊人员单纯熟练的操作技能已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狭隘的认为“急诊很急,无暇顾及心理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1]。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把握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综合素质是抢救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焦虑心理是此次研究中最多见的心理问题。在急诊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急性发病而来就诊,不适症状明显,而且都希望尽快得到诊治从而快些袪除病痛,但有时候疾病很复杂,不是很快就能明确诊断,而且在治疗时只要疗效产生的有些慢或没有达到患者的预期,这些时候,患者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有些急诊患者是因为遭遇意外事件,缺乏思想准备,如车祸、火灾、中毒等,这时病人可能突然丧失心理应付机制,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渴望得到急诊医生及时有效的抢救[2],对治疗的速度和疗效会产生焦虑心理。有些患者因为所知的医疗知识有限,对自己疾病的病因、病情变化和转归情况不理解,认为可能会很严重或者没法治好,所以产生了焦虑,甚至对医生的诊疗发生怀疑而延误治疗。有些患者因为身边无亲属或同伴陪伴而备感不安,在陪患没到来时焦虑不安,有时甚至不愿独自一人时治疗。有的患者因在单位没有休息日,或工作负担很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医院进行必要的诊治。有的患者在家庭负担重,放不下家庭的家务而产生重重顾虑,出现了焦虑心理。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担心在医院用药可能会比诊所多花费很多钱,或才是在诊所可能不能很好的进行诊断,或者诊所的药可能没有医院好等等出现焦虑、矛盾的心理。

恐惧心理多数是由于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颅脑外伤等,本次研究中没有包括这些患者,在以往的资料中,研究恐惧心理的多为这些疾病的患者,但由于这类患者的恐惧表现很明显,多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而惧怕万分,不需医生特殊注意就可以发现,而且这类患者需立即治疗不能进行问卷,所以将这些患者排除在此次研究之外。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发生恐惧的原因很多,突然遭受交通意外、或外伤伤害,由于需要外科治疗,有的甚至可能导致伤残,都可以让患者发生恐惧心理。有个别患者就是因为对注射本身而发生恐惧,尤其是一些青年男性,认为因为注射而发生恐惧心理很丢脸,所以往往用一些强硬或很牵强的借口拒绝或推迟治疗,医生要注意细致观察。还有一些患者,因为时常发热或牙龈出血等症状而推测自己得了绝症而恐惧,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医生,只要医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复,就认为连医生都不敢说出真实病情,会更加重恐惧心理。有些患者是因为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而前来急诊就诊,以为这些病不能救治或者病情已由良性转为恶性,会很恐惧。有些患外科疾病的患者,对手术和术后疼痛会很恐惧。

抑郁心理多见于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患者发生,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言语、无主诉、拒答等。也有少数患者是因为疾病的改善没有达到心理预期而发生抑郁,认为疾病治不好以后就这样儿了,会发生抑郁,这样的患者发生的抑郁心理在急诊中不太多见,多数都是另选一家医院继续治疗,放弃治疗的患者很少。

抗治心理是多见于服毒自杀、可能会伤残、疾病久治效果不佳的患者,因为对以后的生活和治疗失去了信心,从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多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好好合作,会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言语不当时易激动等。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具有思维性及社会性,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只有把心理学与急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急诊患者由于病情重,不能或不便于行动,各种适应能力均降低,感情脆弱,急诊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同情心,通过细致的观察、细心的询问,不仅要针对急诊患者的主要病因进行熟练的救治,在工作时言语亲切,动作温柔,不急不躁,有条不紊,也要针对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因素,对这些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的进行安慰和关怀,给予急诊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治疗,取得急诊患者的信赖,增加急诊患者的安全感,更好地为急诊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辉莹,郭凌燕.心理学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12:898-899.

[2]曾学君,李学军.急诊病人心理特点与预诊技巧[J],现代医药卫生,2008,21(7):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