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六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六原则

刘君君

一、师生关系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

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情景化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如:讲close这个单词时,教师先做出关门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单词,由于形象、直观,学生很快便能接受。再如:教句型wouldliketodosth时,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说:I'mhungry.Iwouldliketoeatacake.然后讲解句型,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liketodosth的用法及特点,由此完成了该句型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应力求形象、生动,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及语言材料,同时有助于调动其多方面的感知活动,使他们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以增强理解程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焦虑感及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片、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

四、适当应用身体语言

就身体语言的方式而论,可分为手势语、姿势语、神态语三种。在身体语言中,手势语使用最频繁,手势语比姿势语的动作要小得多。如OK(好,可以)的表示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弯曲并接触;圈成字母“O”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在日常生活中,姿态和神态的表达通常是同时进行的,英语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姿势语指教师的动作或举止,神态语指教师的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外露。如人们常说的“点头yes,摇头no”。再如表示赞美时伸出拇指,表示兴奋时手舞足蹈,表示高兴时拍手称快,表示愤怒时紧握双拳、怒目而视等等。然而,身体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即兴发挥,尤其是一些解释性的体态语言。

五、注重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培养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每学新课前,对于新的知识点、语言点,我指导学生自读材料,找出疑难点;对于阶段性测试,我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编成一本错误集锦,并写出考试小结,加以分析,把带有共性的问题提出来,集体分析、讨论、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然后再重点个别地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错误,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新教材重语言交际能力,课文多以对话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捧着书本朗读对话,而是要学生上台进行分角色表演对话。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所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如在学“看病”这一交际内容时,同学们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感冒、头痛、咳嗽一类的词汇和有关句型,再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演大方,惟妙惟肖,富有情趣。在平常的练习中,我定期出一些巧填单词、智力陷阱等题目。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英语教师来说必须持之以恒。将每一段话语的分析都看作是训练和拓宽学生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置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多读、多听、多说、多思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六、课内外相结合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仅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活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的地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诗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在各班进行也可在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多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