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杨建国

杨建国南京市田家炳中学

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人,使每个教育个体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英语教师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唤醒学生学习英语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1.有效的课内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包含着教学内容,也包含着教师丰富的情感内涵,我们应该学会把微笑带进课堂,时常进行激励性的评价:“Great.”“Excellent.”“Welldone.”“Goodjob.”“Acleverboy/girl.”“Haveanothertry.”。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及成就感。特别是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怀,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即使有失误,也能风趣、委婉、善意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当有为数较少的几个学生达不到要求时,我允许他们延伸到课外再学习,可以找老师或其他同学练习对话,也可在家模仿、录音后再上交作业,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积极的书面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只重视口头评价,忽视书面评价。翻开我们学生的英语作业本,看到的多是简单的划“√”、“×”,或只评“A”、“B”、“C”,或只打分数,或写上“OK”、“Excellent”、“Wonderful”...时间久了,这种评价片面和机械,不仅不能起到鼓励或鞭策的作用,相反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还会抑制甚至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有结合书面评价才能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多使用书面评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又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口头评价转眼即逝,而书面评价却能长久保存。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如:一份差生的作业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但是主要内容也许很好或书法很不错,如被全部地划叉或判为零分,这就如同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倒掉了一样,而书面评价则可以起到去粗取精之功用。

3.间段性的综合评价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形成性的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每单元、每两周或每月、每学期之后,进行一些积累综合性的评价,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一星”,“小小演说家”等,并在班级、年级公示结果,不仅对受表彰者是份荣耀,对其他同学也是个鞭策。而且积累综合性的评价比较客观,也避免评价的偶然性,比较切合实际,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进步与发展水平。

4.及时的物质评价

现在的物质生活是丰富的,可以说同学不缺任何东西,但是,有老师签名的东西是珍贵的,有纪念意义的,如一本薄书,一本笔记本等。在学生参加期中或期末考试后,给予他们这样的物质奖励很是必要。多次的实验证明,他们在受到物质刺激后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要浓厚一些。当然物质评价要能照顾各层次的学生,要对进步大的学生和优秀的同学同时进行奖励。

二、评价方式的人性化

1.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批评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心理学家认为“赞美尤如孩子的营养剂”。人也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教师评价应充满爱心、充满激励、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和信任的人文关怀:用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蔼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紧张;以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神态、明确的手势,使学生放开胆量;以赏识的眼神、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使学生充满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表扬、鼓励,或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肩、头,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平时纪律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众所周知,一位善用表扬、激励之词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的爱戴,学生学习他所教的学科积极性就高。反之,常常讽刺、挖苦、甚至谩骂学生,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还会导致逆反心理,形成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学生有进步,尤其发现后进生有进步的闪光点时(哪怕是一星点),也要及时捕捉,多加表扬、鼓励,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看到学习的前景,感到有奔头,从而树立信心,对英语产生兴趣。

2.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挖苦

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很在意教师的评价,也都希望得到老师恰如其分、鼓励性的评价,但他们更希望听到教师对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充满肯定的鼓励的评价,以彰显自己的成功。目前课堂评价中,有不少教师为了迎合新课革理念,不加分析,对学生的结论总是用简单的“好”、“很好”、“不错”等随意地大加赞赏,作为被评价者,听惯了教师这千篇一律的评价,本来强烈的心理期待势必产生疲软现象,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让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敷衍应付的学习态度,或者会在教师盲目的评价中迷失自我,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答案见解独特、富有创新的,就不吝啬表扬;答案错误、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就应该明确地实事求是地指出来。如:课堂中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说:“Good!”他们会觉得你是故意讽刺挖苦他们,或者说:“YouaresobadinEnglishstudy!学生听后会觉得很难堪,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相反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评价语言:“Itdoesnotmatter,Thankyouallthesame.Iamsureyoucandoitwellnexttime!”这样学生听到后不会觉得尴尬。

3.多一点幽默,少一点严肃

在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请一位成绩不佳的学生来配合,对他说,“Comehere”然后问同学们,“whatdidIsaytohim?”同学们回答说,“Youtoldhimtogothere.”然后对他说,“gobacktoyourseat.”然后问同学们,“whatdidIsaytohim?”同学们回答说,“Youtoldhimtogobacktohisseat.”在这个过程中他配合得很好,因此我对他说,“I’mimpressedbyyouracting.I’llneverforgetyou.”他感到很快乐。

4.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

在面对后进生时,我们老师的评价,往往是一种“施舍”式的给与,而缺乏一种平等、公正。如:“Wonderful.Ican’timagineit.”什么意思呢?是“你不应该有这样精彩的回答?”还是“你应该回答得更糟糕一些,才在我的意料之中?”显然,看似洋溢着表扬的评价语言下,包含了我们老师潜意识里的对后进生的“精神歧视”。教师在评价中,需要的是一种人格上的、精神上的平等与公正。“公平是最大的动力”,我很赞同这句话。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在我们的课堂评价用语中,这样的“激励性语言”显然还是比较多,尤其是在面对后进生时。首先就需要我们在心理消除这样一个概念,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平等的人,评价语言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

随着研究、探索的深入,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应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个性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